冬季來臨,盒馬、永輝等超市推出的“火鍋節”活動在社交平臺引發廣泛關注。這些超市將現制火鍋搬到現場,推出多種地方特色鍋底,如非遺重慶老牛油火鍋、云貴山野酸湯火鍋、山茶油菌菇健康鍋等,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口味需求。在合肥,盒馬還結合當地消費偏好,推出升級版“榴蓮椰子雞火鍋”,將新鮮榴蓮肉加入椰子雞鍋底,創造出全新的味覺體驗。
永輝超市則通過提供多款地域特色鍋底、蘸料、肉禽、海鮮、丸滑等數十種商品的免費試吃,營造出濃厚的秋冬餐飲氛圍。現場同時開煮超過200口火鍋,吸引眾多消費者駐足品嘗。這種“超市+餐飲”的模式不僅提升了購物體驗,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超市火鍋區的受歡迎程度在社交平臺上可見一斑。年輕人普遍認為,在超市吃火鍋無需擔心中間商賺差價,食材新鮮且種類豐富。例如,盒馬的熟食區提供現切牛肉、手打牛丸,海鮮區有鮮活的蝦和貝,甜品區、零食區、水果區甚至酒水區一應俱全。消費者可以推著購物車選購食材,結賬后直接入座享用,這種“無限量自助”的感覺讓用餐體驗更加自由。
價格優勢是超市火鍋的另一大亮點。與火鍋店相比,超市的飲品選擇更多,價格更透明。例如,盒馬提供的牛奶、椰奶、小甜酒、檸檬茶等飲品,價格遠低于火鍋店的標價。在食材方面,超市的規模化采購使得成本更低。以牛肉為例,盒馬一公斤肥牛售價69.9元,而火鍋店一份200克左右的鮮切牛肉售價普遍在30元以上。這種價格差異讓消費者感到物超所值。
超市火鍋的便利性也備受青睞。鍋底即開即用,肉類分裝整齊,蔬菜無需清洗,碗筷已消毒,電磁爐和電費均由門店承擔。消費者只需完成選購和結賬,即可直接入座開吃。用餐結束后,剩余食材還可以打包帶走,整個過程高效簡潔,無負擔。一位消費者表示,她和丈夫在盒馬吃火鍋的人均消費僅為70元,價格透明合理,是一種理性且經濟實惠的選擇。
“超市做餐飲”已從個別嘗試發展為行業趨勢。過去,餐飲區只是超市的配角,如今卻成為每家門店的標配。全國多家連鎖超市,如河南的胖東來、淘小胖,湖北的雅斯,河北的鄭兆豐等,都在加碼餐飲業務,將熟食加工、烘焙、海鮮集市、面點等進行升級,實現現做現賣。西安農投生鮮直供新一代門店甚至將餐飲和賣菜徹底融合,左側是“鄰里食堂”,右側是“社區菜店”,滿足消費者“進來就能吃、轉身就能買”的需求。
超市對餐飲的介入已從單一品類擴展到全品類。早期超市餐飲僅涉及鹵味、盒飯、炸物等小品類,如今已覆蓋火鍋、自助烤肉、手工糕點、現制甜品、煎炸檔、現炒檔、海鮮加工、日料、輕食、咖啡等幾乎所有餐飲品類。洛陽的“易合倉”超市因餐飲類占實際經營面積的50%而走紅,其8個餐飲島涵蓋燒烤、快餐小吃、本地小吃、外地特產、烘焙甜品等,每月還保持4-6個單品更新,吸引大量消費者。
餐飲行業也在借鑒超市的模式,將零售的便利性與餐飲的體驗性相結合。例如,福建地區的朱富貴火鍋將門店打造得像超市一樣,產品陳列和定價均模仿超市經營,價格大多在5-22元之間,并采用超市折扣模式。烤肉便利店則將小份生肉放在托盤或真空密封包裝袋中,供顧客自選產品、小料和粥品,同時降低客單價,允許消費者將未吃完的肉直接買走。
超市與餐飲的融合滿足了消費者對性價比和情緒價值的雙重需求。超市憑借強大的生鮮供應鏈能力,將食材成本降低20%-40%,從而在價格上形成競爭優勢。同時,超市的輕松氛圍和無門檻消費讓消費者感到自由和放松。一個人用餐不會被關注,價格透明,用餐后還能順便購買生活必需品,這種“松弛、自由、不被打擾”的狀態深受年輕人喜愛。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推動著餐飲與零售邊界的模糊化。無論是超市加碼餐飲,還是餐飲借鑒超市模式,核心都是為了在一個空間內滿足更多需求。誰能更好地融合便利性、體驗感和性價比,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