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出行領域再掀波瀾,小米汽車近日宣布旗下兩款主力車型SU7 Ultra與YU7的車載ETC功能正式開啟免費激活服務。這一決策不僅為消費者節省了50元的初始費用,更通過積分補償機制提升了既有用戶的滿意度——已支付激活費用的車主將從12月起陸續獲得500積分返還。此舉被業內視為小米在智能汽車服務領域的重要布局,旨在通過優化用戶體驗增強市場競爭力。
小米YU7的ETC模塊采用隱藏式設計,通過車機系統即可實現一鍵開關控制。這種創新設計不僅保持了中控臺的簡潔美觀,更與車輛搭載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形成深度協同。在高速通行場景中,系統可自動識別收費站位置并提前完成ETC交互,顯著提升通行效率。據測試數據顯示,該功能可使車輛通過收費站的時間縮短至3秒以內,較傳統ETC設備響應速度提升40%。
技術革新方面,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社交平臺透露了端到端輔助駕駛系統"Xiaomi HAD增強版"的最新進展。該系統通過引入強化學習算法與世界模型技術,在縱向操控流暢性、橫向變道精準度等核心指標上實現突破。特別是在復雜路況識別方面,系統可同時處理8個動態障礙物的軌跡預測,較前代版本提升3倍處理能力。這項技術將于11月21日開幕的廣州車展首次公開演示,屆時或將引發行業技術路線的新一輪討論。
財務數據顯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呈現強勁增長態勢。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當季總營收達1131億元,同比增長22.3%,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及AI創新業務貢獻收入290億元。新車交付量突破10.8萬臺,環比增長28%,創下單季交付新高。經調整凈利潤達113億元,同比增幅達80.9%,顯示出新業務已進入規模化盈利階段。
研發投入持續加碼成為小米智能出行戰略的核心支撐。第三季度研發支出達91億元,同比增長52.1%,全年研發投入預計突破300億元大關。目前研發團隊規模已擴展至24,871人,其中智能駕駛、電池技術、車載芯片等關鍵領域占比超過60%。這種技術驅動的發展模式,正在為小米構建覆蓋"車-路-云"的完整智能生態體系。
市場分析認為,小米通過免費ETC服務、輔助駕駛技術升級、財務數據優化三重舉措,正在重塑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其"硬件+軟件+服務"的商業模式,既延續了消費電子領域的成功經驗,又針對汽車行業特性進行了深度適配。隨著廣州車展的技術展示,小米有望在年底前進一步鞏固其在智能出行領域的市場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