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了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修訂進展。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在會上指出,我國玩具產業近年來通過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深度融合,產品種類顯著豐富,質量水平持續提升,標準體系日趨完善。目前市場上已形成覆蓋毛絨、布藝、木制、金屬、塑膠等全材質的產品矩陣,益智類、智能類等創新產品更成為行業增長新引擎。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性應用,為玩具賦予了交互、養成、記憶等擬人化功能,這類具備情感互動能力的AI玩具正成為年輕消費群體的新寵,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市場規模已達246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290億元。
證券機構分析顯示,AI玩具通過集成對話模型、語音識別、情感計算等前沿技術,實現了從單向娛樂向智能陪伴的跨越。以京東發布的行業白皮書數據為參考,2023年AI玩具市場規模已超百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千億元關口,期間年復合增長率有望保持50%以上。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尤為突出,隨著算力成本指數級下降和模型訓練效率提升,預計2030年本土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70%。這類產品通過多模態交互技術,能夠精準識別語音、表情、手勢等人類信號,提供定制化的學習娛樂方案,其技術復雜度遠超傳統玩具。
金融研究機構指出,AI玩具的革新性體現在三個維度:技術層面,大語言模型與多模態感知系統的融合,使產品具備自然對話和情感理解能力;市場層面,消費升級催生出對個性化陪伴的強烈需求,為行業開辟出情感經濟新賽道;社會層面,產品應用場景正從兒童娛樂向全年齡段情感支持延伸。當前行業核心競爭力聚焦于模型對兒童語言的適配能力,這需要持續優化語義理解算法和交互反饋機制。隨著技術成熟度提升和生產成本下降,AI玩具有望突破現有價格區間,在老年陪伴、青年解壓等場景實現更廣泛滲透,推動玩具產業向智能化、情感化方向深度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