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AI與科學的深度融合正催生出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理事長、深勢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張林峰,帶領其團隊在高精度分子動力學模擬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將該模擬的體系規模提升了五個量級,這一成果被視為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的典型代表,并榮獲全球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的最高榮譽——戈登·貝爾獎。
張林峰在訪談中詳細闡述了AI for Science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經過數年實踐,團隊驗證了這一模式對傳統行業研發與生產環節的革新作用。例如,它推動了研發范式的轉型,使新材料研發周期大幅縮短;通過優化生產流程,顯著提升了工業效能;同時,助力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方向升級。團隊將這種能力定義為“Science as a Service”,即通過將科學能力轉化為可調用的服務,為不同行業提供技術支撐。
這一創新模式如何具體改變行業生態?以材料研發為例,傳統方法需要反復試驗,而AI驅動的模擬技術能夠快速篩選最優方案,降低研發成本。在生產環節,智能算法可實時優化工藝參數,減少資源浪費。跨行業的數據共享與模型復用,進一步加速了技術落地速度。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效率提升上,更重塑了產業競爭的核心邏輯。
關于AI for Science的潛在影響,相關討論節目將于東方衛視11月19日22點、新聞綜合頻道11月20日22點30分播出。節目將深入探討這一技術浪潮對科研、工業乃至社會結構的深遠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