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活動在精武鎮匯英苑社區熱鬧開展。天津工業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的志愿者團隊走進社區,為青少年們帶來了一場名為“從星辰大海到月面車輪”的趣味科普盛宴,將天文知識與人工智能巧妙融合,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活動開場,志愿者們以著名天文學家汪景琇院士為切入點,用通俗易懂的故事,為孩子們勾勒出一位執著探索太陽奧秘的科學家形象。“太陽為什么會‘長斑’?這些‘斑點’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志愿者從這些趣味問題入手,引出汪院士在太陽磁場研究領域的杰出成就,鼓勵孩子們學習科學家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隨后,志愿者借助精美的星空圖片和動畫,為孩子們講解太陽系、恒星演化等基礎天文知識。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睜大好奇的雙眼,不時發出陣陣驚嘆,還踴躍回答志愿者提出的各種問題,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當孩子們沉浸在浩瀚宇宙的遐想中時,活動內容迎來了一次精彩的“跨界”。志愿者引導孩子們思考:“探索遙遠星球,僅靠望遠鏡遠遠不夠,怎樣才能親自登上去看看呢?”話題自然地轉向人工智能領域。志愿者以我國先進的月球車“玉兔號”為例,詳細介紹這些“月球探險家”如何依靠人工智能充當“大腦”和“眼睛”,在坑洼不平的月面上自主導航、躲避障礙,完成土壤采樣等科學任務。一位小朋友興奮地說:“原來月球車這么聰明!”這一環節讓抽象的AI技術變得具體可感,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對前沿科技的興趣。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動手實踐,孩子們迎來了期待已久的“紙杯小火箭”制作。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孩子們利用皮筋、紙杯等簡單材料,親手組裝、調試“火箭發射器”。當自己制作的“小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時,現場歡呼聲、驚嘆聲此起彼伏。這一環節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還讓他們在實踐中直觀地理解了反作用力、能量轉換等基礎科學原理,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
此次科普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天津工業大學的志愿者們憑借青春的熱情和專業的知識,為社區青少年搭建起一座連接地球與深空、傳統科學與未來科技的橋梁。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為孩子們普及了科學知識,點燃了他們探索未知、崇尚科學的熱情,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了科技色彩與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