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端網紅酸奶品牌Blueglass因價格調整引發社交平臺熱議。這個曾以單杯49元、人均消費超40元定位市場的品牌,近期在第三方外賣平臺推出部分產品19.9元的低價,較線下原價降幅達60%。這一變化被消費者視為高端酸奶市場“價格松動”的信號。
作為功能性酸奶領域的頭部品牌,Blueglass過去憑借高蛋白、超級食材等健康概念吸引都市白領群體。其標志性產品“喝完必通暢”酸奶和主打助眠功能的“晚安酸奶”曾引發市場關注,30-50元的客單價成為其核心標簽。然而隨著消費環境變化,消費者對健康飲品的認知正在發生轉變。
市場調研顯示,近一年來新茶飲價格持續回落,咖啡市場卷入“9.9元”價格戰,低卡輕食和功能飲品加速進入大眾消費場景。這些變化直接壓縮了高端酸奶的價格空間,形成“20元以下更易接受”的消費心理門檻。消費者開始用更務實的標準衡量產品價值,“性價比”逐漸取代“高端定位”成為核心考量因素。
面對市場變化,Blueglass的調整策略呈現多維特征。除直接降價外,品牌同步推出酸奶搭配堅果小食的組合套餐,強化“高能量但更實惠”的定位。這種組合策略既保留了產品功能性,又通過價格下探拓展消費場景。有消費者表示,現在購買Blueglass不再需要“說服自己進行健康投資”,而是可以像點奶茶、買咖啡一樣自然消費。
功能性飲品市場的價格重構正在加速。多個主打健康概念的品牌陸續推出二十余元甚至十幾元的新品,原本支撐30元以上價格帶的“超級食材”“高蛋白”等概念,其溢價能力顯著減弱。這種趨勢反映出消費者對健康需求的理性回歸——健康屬性不再是高價理由,產品實際價值成為決定購買的關鍵因素。
對于Blueglass而言,此次價格調整標志著品牌定位的微妙轉變。從維持高端形象到主動貼近大眾市場,這種策略調整既是對消費趨勢的回應,也是品牌拓展生存空間的必然選擇。當健康標簽和功能賣點不再構成獨家優勢,通過價格下探增強日常消費屬性,成為品牌維持競爭力的新路徑。
當前飲品市場正處于價格體系重塑階段,Blueglass的調整能否真正改變消費習慣仍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消費者愈發注重實際價值的背景下,任何品牌都難以長期維持脫離市場認知的定價策略。這場由高端酸奶引發的價格討論,實質是整個健康飲品行業價值評估標準的深層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