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始人雷軍近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系統闡述了小米汽車在安全設計領域的核心理念。針對外界關于產品定位的討論,他特別強調:"安全是汽車研發不可動搖的基石,任何設計創新都必須建立在安全保障的基礎之上。"

在回應網友關于"外觀設計優先于安全性能"的質疑時,雷軍公開了2023年至2024年間發布的四則技術解讀微博。他澄清稱,此前在產品定義階段提出的"外觀設計是第一要素"論斷,與安全標準并不沖突。"就像建筑美學必須依托結構安全一樣,汽車造型設計同樣需要以安全框架為前提。"這位科技企業負責人通過具體案例解釋道,例如輪轂設計既要追求視覺效果,更要確保制動系統散熱效率等關鍵安全指標。
技術資料顯示,小米SU7采用MI鎧甲籠式鋼鋁混合車身結構,高強度材料使用比例達90.1%,其中抗拉強度2000MPa的特種鋼材應用于關鍵承力部位。整車扭轉剛度突破51,000N·m/deg,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這種設計在C-NCAP 2024版、Euro NCAP 2023版及C-IASI 3G+三大權威測試體系中,均達到五星安全標準。

在新能源車型最受關注的電池安全領域,小米汽車構建了七重防護體系。自主研發的電池包采用14層物理防護結構,配備雙大面主動冷卻系統,水冷面積達7.8平方米。通過行業首創的電芯倒置技術,將熱失控風險導向車身底部,配合165片氣凝膠隔熱材料,實現"無明火、無熱蔓延"的極端情況應對。該電池包通過IP6K9K密封測試,累計完成超千項安全驗證,測試項目數量達到國標要求的20倍。
針對主動安全系統,小米汽車搭載了360度感知網絡,融合12顆攝像頭、5顆毫米波雷達及12顆超聲波雷達。其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已實現全場景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等20余項功能,并通過OTA持續升級安全防護算法。在隱私安全方面,車輛采用獨立加密芯片與生物識別技術,構建起從數據傳輸到存儲的全鏈路防護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