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一場全球科技盛會上,百度以“效果涌現”為核心議題,向世界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從自動駕駛到數字人交互,從大模型迭代到芯片研發,這家科技巨頭正通過技術矩陣的全面升級,推動AI從實驗室走向千行百業,構建起覆蓋多場景的智能生態。
大會現場,百度創始人通過實時連線呈現了AI技術的真實落地場景:在阿布扎比的街道上,無人駕駛汽車平穩行駛,車內視角的實時畫面讓觀眾直觀感受到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度;另一端,AI智能體正精準操控機械臂完成漢堡制作,展現了智能體在工業場景中的潛力。盡管數字人連線環節因網絡波動短暫中斷,但最終與羅永浩數字人的成功互動,仍印證了百度在虛擬交互領域的技術積累。據披露,其數字人產品“慧播星”在“雙11”期間被83%的開播主播采用,而新推出的“實時互動型數字人”技術已面向全球開放,標志著交互界面進入全新維度。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百度AI技術棧的深度整合。此次發布的文心大模型5.0作為全模態原生模型,在理解、生成與邏輯推理能力上實現質的飛躍,成為支撐多場景應用的核心引擎。硬件層面,新一代昆侖芯片M100與M300分別針對推理與訓練場景設計,前者將于2026年量產,后者則計劃2027年上市,為大規模AI部署提供算力保障。更引人注目的是“百度伐謀”智能體的亮相——這款基于進化算法的產品,能夠在交通、能源等復雜系統中自主建模并優化決策路徑,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關鍵工具。
產業落地層面,百度的探索已顯現成效。搜索業務的AI化重構便是典型案例:通過引入圖片、視頻、直播等富媒體內容,首條富媒體結果覆蓋率突破70%,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顯著提升。智能云平臺則通過開放API接口,已與625家企業建立合作,加速技術滲透至制造、金融、醫療等領域。在自動駕駛領域,蘿卜快跑獲得阿布扎比全無人商業化運營許可后,每周訂單量超25萬,全球服務次數累計達1700萬次,穩居行業首位。這些數據不僅驗證了技術可行性,更揭示了AI規模化應用的商業價值。
“當AI成為原生能力,智能將從成本中心轉變為生產力引擎。”百度創始人在演講中強調。從底層芯片到上層應用,從單一技術突破到生態體系構建,百度正以系統化創新打破技術與產業的邊界。隨著大模型、數字人、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持續進化,一個更智能、更高效的產業未來正在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