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ZEALER創始人王自如在一場直播中,針對手機App廣告問題分享了獨特觀察。他指出,將手機系統語言切換為英文后,國產App的廣告推送量會顯著減少,這一現象在iPhone設備上尤為明顯。

以打車類App為例,王自如描述稱,在英文系統環境下,用戶打開應用后僅能看到目的地輸入框和車輛呼叫按鈕,界面簡潔無冗余;而切換回中文默認模式后,各類促銷活動、合作推廣等非核心功能會大量涌現。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功能入口的展示上,更直接反映在廣告彈窗的頻率上。
行業分析認為,這種現象源于多重因素疊加。首先,廣告投放系統通常將英文用戶識別為"非核心受眾群體",自動降低這類用戶的廣告曝光權重;其次,國產App的商業化體系主要圍繞中文用戶構建,從廣告素材到活動策劃均以本地化需求為導向,英文界面缺乏配套的推廣內容;多語言版本適配需要額外投入開發資源,部分App可能選擇簡化英文版的商業功能。
不過這種"語言屏蔽法"存在局限性。測試顯示,涉及地理位置服務的App(如外賣、地圖類)仍會基于LBS技術推送周邊商家廣告,語言切換對其影響較弱。更有部分App通過設備型號、IP地址等維度綜合判斷用戶屬性,即使系統語言為英文,仍可能接收到定向廣告。
技術專家指出,廣告投放策略本質是用戶畫像與商業價值的平衡游戲。當系統語言成為區分用戶群體的維度之一,開發者自然會調整資源分配權重。但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這種簡單的分類方式或將面臨挑戰,未來可能需要更精細化的運營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