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中的烏鎮,古樸石板路泛著濕潤的光澤,每一道車轍都沉淀著千年時光。當參觀者佩戴智能眼鏡漫步其間,實時獲取的歷史典故與建筑解析,讓現實與數字世界在此刻無縫交織。這座江南水鄉,正以獨特方式演繹著傳統與未來的對話,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恒的舞臺背景。
剛剛閉幕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以"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為主題,吸引130余國1600多位嘉賓共商AI發展大計。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從工業制造到智慧農業的數十個專題論壇同時展開,工業機器人精準操作、農業無人機自主巡田等場景,生動詮釋著AI技術如何重塑傳統產業形態。
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開幕式上指出,AI技術普惠正在創造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這種變革在重慶得到充分印證:當地通過"人工智能+"行動,已培育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長安汽車智能生產線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控,賽力斯汽車通過AI質檢系統將產品合格率提升至99.8%,天然氣化工領域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優化生產流程,這些突破性應用正在重構西南制造業生態。
數據安全治理成為峰會焦點議題。搜狐集團董事局主席張朝陽與企業家的對話中,安恒信息董事長范淵揭示了AI時代的安全挑戰:從數據投毒攻擊到模型反轉威脅,從虛假信息污染到隱私計算漏洞,安全防護體系需要同步進化。重慶郵電大學展示的"洞界"AI安全行為測量沙箱,通過大模型深度分析實現惡意代碼自動識別,這項成果已在金融、政務領域完成200余次實戰檢測。
在汽車產業安全領域,中國汽研構建的可信數據空間平臺,已實現10萬級研發數據的加密流通。隆鑫通用動力打造的摩托車行業數據鏈,運用區塊鏈技術連接876家上下游企業,在確保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前提下,推動行業AI創新效率提升40%。這些實踐印證著,安全治理與技術創新必須雙輪驅動。
青年創新力量在峰會期間大放異彩。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上,00后開發者展示的《四庫全書》數字修復項目,通過神經網絡算法還原古籍缺損部分,準確率達92%。這種文化傳承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在重慶同樣得到延續:大足石刻景區運用8K球幕和VR技術打造的沉浸式體驗,使千年石刻藝術獲得新生,游客互動時長增加3倍。
全球協同理念在峰會中持續深化。螞蟻集團宣布將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重慶建設跨境數字結算中心,預計為3000家進出口企業提供AI驅動的貿易服務。中科曙光發布的AI計算開放架構,已吸引23家產業鏈企業入駐,在重慶形成從芯片到應用的完整生態。這種區域協同模式,正推動智慧農業、醫療普惠等領域產生質變。
面對"數字弱勢群體"擴大等新挑戰,國際電信聯盟前秘書長趙厚麟強調,需要建立全球治理框架。在重慶,針對老年群體的"銀發數字課堂"已覆蓋200個社區,通過AI語音交互技術幫助12萬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這些實踐表明,技術發展必須與人文關懷同頻共振,才能構建真正的數字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