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舉辦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作為重要嘉賓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題演講。他宣布,京東計劃于明年4月建成全球首個全無人配送站,標志著物流行業即將邁入全新發展階段。
演講中,劉強東通過一組關鍵數據揭示了物流成本對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他指出,2006年我國社會化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高達18.9%,這種高成本模式不僅制約企業利潤空間,更造成社會資源浪費。通過模型測算,若將該比例降至6%,全國企業年凈利潤可增加數萬億元,形成技術升級、員工增收、消費提振的良性循環。
經過持續技術攻關,我國物流成本已顯著下降。劉強東透露,2024年該指標已優化至14.1%,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突破,預計五年內將突破10%關口,這意味著技術進步速度將超越過去十年總和。這一判斷基于京東十八年前布局物流產業的戰略眼光,特別是十年前啟動的無人倉項目,經過技術迭代已進入規模化應用臨界點。
當前物流技術創新呈現多點突破態勢。京東物流倉庫已實現100%無人化作業,無人卡車累計測試里程突破數十萬公里,配送機器人與無人車完成數百萬公里實路驗證。劉強東特別強調,高密度固態電池的量產將成為機器人產業爆發的關鍵拐點,目前技術團隊正集中攻克電池能量密度與續航難題。
關于全無人配送站的具體構想,劉強東描繪了立體化智能場景:站點頂部設置無人機起降平臺,地面運行無人配送車,內部采用機器人完成貨物分揀裝載,末端配送則由社區機器人接力完成。目前京東已與多家機器人企業建立合作,共同推進技術標準制定與場景適配,整個系統正等待相關法規的配套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