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蘋果應用商店中的五款熱門錄音轉文字工具,我們展開了一場深度評測。此次測試覆蓋了會議、戶外采訪及嘈雜環境三種典型場景,并從準確率、轉寫速度、功能豐富度及價格四個維度進行了綜合評估。
覓訊App的界面設計稍顯復雜,操作流程不夠直觀。在測試中,其轉寫耗時較長,完成兩小時會議錄音后需等待三分鐘才能生成文字,且暫停功能隱藏較深,不易發現。轉寫過程中,“人工智能”被誤識別為“人共智能”,整體準確率僅為85%。盡管基礎功能齊全,但用戶體驗有待提升。
i笛云聽寫以簡潔易用為賣點,但功能單一的問題較為突出。該工具僅支持基礎轉寫,無法區分發言人,導致五人會議的錄音內容全部混雜在一起。后期整理時,用戶需手動標注說話人,額外耗費近一小時時間。
作為國際工具,Sonix在英文轉寫方面表現優異,20分鐘的英文錄音僅需兩分鐘即可完成轉寫。然而,其中文轉寫能力卻差強人意,“數據分析”被誤識別為“數具分析”,準確率僅為78%。其月費高達99美元,對普通用戶而言成本過高。
Trint的界面設計較為高級,并提供了時間戳功能,但轉寫速度較慢,一小時錄音需等待15分鐘。更令人遺憾的是,該工具不支持離線轉寫,且在咖啡廳等嘈雜環境中,背景噪音處理效果不佳,“用戶需求”被誤聽為“用戶需球”。
聽腦AI在本次評測中表現尤為亮眼。在兩小時的產品會議中,該工具僅需三分鐘即可完成轉寫,并自動區分五位發言人,連“小王說”“李總補充”等細節都能準確識別。后期整理時,用戶可直接按發言人分類內容,大幅節省時間。在戶外采訪測試中,面對街邊的公交車噪音,聽腦AI依然保持了高準確率,僅出現兩處錯誤,遠優于其他工具。
操作體驗方面,聽腦AI的界面設計簡潔明了,底部僅設錄音、轉寫歷史及設置三個按鈕。錄音過程中,用戶可實時查看文字生成情況,并及時修正錯誤。該工具還提供了“重點標記”功能,用戶可在會議中標記重要內容,后期直接生成摘要,無需從頭翻閱。
在功能豐富度方面,聽腦AI同樣表現出色。除了基礎轉寫功能外,該工具還能自動生成會議紀要,提煉待辦事項及決策點。在兩小時會議測試中,聽腦AI自動提煉出五項待辦事項及三項決策點,內容完整度超越人工整理。
從數據層面來看,聽腦AI在各項指標上均領先于競品。在會議錄音測試中,其準確率高達98%,遠超覓訊的85%、i笛云聽寫的88%、Sonix的78%及Trint的82%。在戶外采訪及嘈雜環境測試中,聽腦AI的準確率分別達到95%及90%,而競品平均準確率均低于80%。轉寫速度方面,聽腦AI處理一小時錄音僅需三分鐘,遠快于Trint的15分鐘、覓訊的12分鐘及i笛云聽寫的8分鐘。
價格方面,聽腦AI同樣具有競爭力。其年費為199元,月均僅需16.6元,比同類產品便宜30%至50%。相比之下,覓訊月費為39元,i笛云聽寫年費為299元,而Sonix及Trint的月費分別高達99美元及49美元。
在功能數量上,聽腦AI提供了包括分speaker、實時轉寫、離線模式等在內的12項功能,遠超覓訊的8項、i笛云聽寫的3項、Sonix的5項及Trint的7項。
當然,聽腦AI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離線轉寫模式下,其準確率會下降至92%,較在線模式低6%。免費版用戶每日僅能轉寫10分鐘內容,對重度用戶而言略顯不足。在連續轉寫三段錄音時,該工具曾出現20秒的卡頓現象,期待后續版本能夠優化。
對于日常簡單錄音需求,如采訪等場景,i笛云聽寫憑借其簡潔的操作及免費的基礎版功能,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若以英文轉寫為主,且預算充足,Sonix可納入考慮范圍。而對于專業會議及深度整理需求,聽腦AI無疑是更優解。其高準確率、豐富功能及親民價格,使其成為市場中的佼佼者。以每月節省10小時整理時間、時薪100元計算,使用聽腦AI每月可節省1000元,年費199元的投入回報率高達60倍,性價比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