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在月球表面下方發現一批特殊結構,這些被初步判定為天然洞穴的區域,可能為人類月球探索帶來突破性進展。科學家通過分析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傳回的高分辨率影像,結合三維地形建模技術,在月球表面識別出數十個具有洞穴特征的隕石坑,其中16個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

研究團隊發現,這些隕石坑邊緣存在明顯的懸垂巖層,其下方可能存在完整的巖石洞穴或熔巖管道。這類地質結構在月球極端環境下具有獨特優勢:懸垂巖層可屏蔽90%以上的宇宙輻射,內部溫度波動幅度僅為月球表面的三分之一。這種相對穩定的環境條件,既能保護精密科學儀器免受極端溫差影響,也能為宇航員提供更安全的駐留空間。
已確認的候選洞穴分布在兩個具有戰略價值的區域。靜海(Mare Tranquillitatis)區域的洞穴群位于人類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著陸點附近,該區域地質樣本庫可為后續研究提供重要參照。另一處位于智海(Mare Ingenii)的洞穴群則處于月球背面,這片從未被地球直接觀測過的區域,可能蘊藏著關于月球演化的關鍵線索。

目前的研究仍停留在影像分析階段,NASA計劃在2030年前發射專用探測器進行實地勘察。重點任務包括繪制洞穴三維結構圖、采集巖石樣本分析成分,以及測試通信信號穿透性。這些數據將直接決定洞穴是否適合改造為月球基地,并為后續載人任務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月球地質專家指出,天然洞穴的發現可能改變太空探索模式。相較于人工建造的封閉艙體,利用現有地質結構可大幅降低建設成本與時間周期。若驗證可行,這些洞穴將成為人類建立首個地外永久定居點的理想選址,為深空探索積累關鍵技術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