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大訊飛總部,一場別開生面的產學研交流活動吸引了數學學院師生的目光。通過實地探訪與深度對話,參與者不僅見證了國產人工智能企業的技術突破,更深刻體會到數學在智能時代的基礎性作用。

企業展廳內,講解員以時間為軸,系統梳理了科大訊飛的發展脈絡。從深耕語音識別技術到構建覆蓋教育、醫療、政務等多領域的智能生態,這家以技術立身的企業始終將自主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當聽到企業通過持續迭代算法模型,在多語種語音合成領域實現國際領先時,在場師生紛紛感嘆:"原來數學公式與工程實踐的結合能迸發出如此強大的能量。"
交流環節中,技術團隊與師生展開思維碰撞。企業代表詳細介紹了博士后工作站的運作模式,以及針對應屆生的"導師制+項目制"培養體系。來自復旦大學的李沛霖博士以自身經歷為例,講述了如何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轉化為可落地的語音合成技術。"從傅里葉變換到聲學模型優化,每個技術突破都離不開扎實的數學功底。"她特別提醒學弟學妹:"在掌握理論的同時,更要注重工程思維的培養,這是連接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的關鍵橋梁。"

這場對話引發了強烈共鳴。數學學院帶隊教師指出,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本質上都是數學方法的創新應用。"無論是神經網絡的架構設計,還是大數據的建模分析,數學思維始終是破解技術難題的核心工具。"他鼓勵學生把握智能革命帶來的機遇,在交叉學科領域尋找創新突破點。
參訪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有人驚嘆于技術落地的復雜程度,有人則對職業發展規劃有了新思考。這場連接學術殿堂與產業前沿的對話,不僅展現了數學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更為青年學子指明了將理論轉化為生產力的實踐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