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資港口領域改革邁出關鍵步伐,自2024年5月迎來首艘萬噸海輪后,相關改革進程持續提速。近期,重慶港(600279.SH)控股股東重慶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將對旗下控股子公司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實施吸收合并。
根據公告,此次合并完成后,重慶物流集團將直接成為重慶港的控股股東,港務物流集團的獨立法人資格將被注銷,其全部資產、負債及權利義務將由合并后的重慶物流集團承繼。這一舉措被視為落實重慶市屬國有物流企業改革重組戰略的重要環節。
合并流程推進迅速。2025年10月9日,重慶港務集團唯一股東重慶物流集團作出股東決定,同意吸收合并事宜;同日,重慶市國資委正式批復同意;雙方隨即簽署《吸收合并協議》。重慶物流集團在收購報告書中披露,已于10月15日完成對重慶市萬州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4%股份的收購過戶,并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對其實施吸收合并。
改革不僅限于控股股東層面,上市公司重慶港自身也在深化內部整合。10月15日,重慶港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久久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擬吸收合并重慶港九兩江物流有限公司。此前,兩江物流已于2024年10月完成對重慶果園大宗生產資料交易有限公司的吸收合并。重慶港表示,此類整合有助于優化管理結構、提升運營效率,并為長期發展提供支撐。
2024年,重慶港通過收購蘇商物流68%股權、托管控股股東10戶港航物流企業,實現同業資源一體化管理。納入止損治虧任務的4戶企業中,2戶實現盈利,2戶減虧;同時完成果園大宗、連洲公司、集海貨代等企業的關閉注銷。
針對同業競爭問題,重慶物流集團此前承諾,在2023年8月17日完成重慶市國資委所持港務物流集團98.27%股權無償劃轉后60個月內,將通過資產重組、業務調整、委托管理等方式穩妥推進解決。重慶港董秘辦人士表示,對萬州港口集團的吸收合并與這一承諾并不沖突,且公司已托管控股股東10家物流企業,同業資源整合已取得實質進展。
重慶物流集團的改革始于2023年。為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該集團于2023年6月29日由重慶交運集團、重慶港務物流集團、重慶國際物流集團整合重組而成。
重組后,重慶物流集團資產規模顯著提升。數據顯示,其資產總額從2022年的254.2億元增至2024年的467.2億元,所有者權益從107.4億元增至222億元,資產負債率由57.76%降至52.47%。經營層面,營業收入從2022年的169.7億元增至2024年的226.7億元,凈利潤從6372萬元增至7.65億元。目前,集團資產總額近500億元,形成以物流為核心,物流貿易、客運旅游深度融合的經營格局。
今年8月,重慶國資委負責人在調研時要求重慶物流集團全力構建現代化集疏運體系,推進“千里輕舟”項目、“江海直達”航線、“渝車出海”等工作,并謀劃編制“十五五”規劃,為國家和重慶市重大戰略落地提供支撐。
盡管地處內陸,重慶依托691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在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推動下,港口貨運吞吐量持續攀升。2023年,重慶港口貨運吞吐量達2.2億噸,同比增長8.2%,集裝箱吞吐量131.8萬標箱,同比增長2%。2024年,貨物吞吐量增至2.29億噸,同比增長2.9%,集裝箱吞吐量133萬標箱,其中鐵水聯運集裝箱量5.6萬標箱,同比增長22%。
2024年5月,從舟山港逆流而上的“創新5”號抵達重慶,成為首艘進入重慶的萬噸海輪,標志著重慶正式邁入萬噸海輪時代。舟山港至重慶港的直航航線顯著提升運輸效率,節省時間約20天。這一突破得益于重慶港的前瞻布局——果園港區于2020年全面建成,擁有16個5000噸級泊位,可停靠萬噸級船隊,徹底改變長江上游地區“深水中轉”格局,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與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關鍵樞紐。
據重慶交通運輸委數據,2024年重慶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3億噸,周邊地區貨物到重慶中轉的比例達50%,全市外貿進出口貨物運量的92%通過水運完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地位進一步凸顯。
為擴大輻射范圍,重慶港于10月15日與廣匯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鐵路與水路運輸資源,優化從新疆至重慶及華中、華東地區的“鐵路+水路”復合運輸路徑,通過科學規劃倉儲節點布局,減少中轉環節,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疆煤東運”通道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