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貓雙11購物節于10月20日晚8點正式拉開帷幕,開售僅一小時,便有80個品牌成交額突破億元大關,其中珀萊雅、雅詩蘭黛、蘭蔻等知名品牌表現尤為亮眼。超過3萬個品牌實現了成交額翻倍,1.8萬個品牌的首小時業績超越了去年全天的水平,展現了雙11購物節的強大消費潛力。

今年雙11在節奏策略上發生了顯著變化,大促周期普遍延長至30天以上,部分平臺甚至達到36天,成為史上最長的雙11。盡管如此,各大平臺的核心競爭邏輯依然聚焦于“低價”策略,通過發放價格補貼、直播間“按升囤、按升賣”等方式,吸引消費者關注。在低價基調下,內容場域的競爭逐漸升級,李佳琦通過《巴黎合伙人》等節目將預熱從“叫賣”轉為“內容共情”,章小蕙則利用小紅書的“信息差選品”打造信任壁壘,贏得消費者認可。
當前,雙11已演變為一場“全域戰爭”,品牌在不同平臺采取差異化策略。天貓作為品牌勢能最集中的平臺,首小時80個品牌破億的數據,印證了其作為品牌“年度成績單”核心考場的地位。在預售期,天貓美妝品類便展現出強大勢能,珀萊雅、雅詩蘭黛、蘭蔻等品牌在預售階段迅速破億,李佳琦直播間訪客人數增長超45%,加購GMV同比正增長,為開賣爆發奠定基礎。
抖音電商則憑借中小達人和店播的繁榮生態,成為品牌增長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粉絲量100萬以下的中小達人貢獻了超80%的銷售額,成為美妝帶貨的中堅力量。同時,超過4.1萬商家通過直播實現銷售額同比增長500%,店播銷售額破億元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900%,品牌在抖音正從依賴達人分銷轉向建設自有直播陣地。
小紅書以其獨特的“信任電商”邏輯,在雙11期間完成了從心智構建到交易轉化的閉環。章小蕙、伊能靜等買手通過個人IP內容種草及獨到選品哲學,實現單場GMV破億或超4000萬的成績。與此同時,品牌在小紅書市集中也實現多品類突破,養生堂、奧古斯汀·巴德等品牌通過精細化筆記種草與買手直播聯動,實現交易額大幅增長。

與雙11的熱鬧形成對比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線上美妝市場增長乏力。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網美妝交易總額達到4582億元,同比增長4.8%,但增長節奏呈現“前強后弱”態勢,7月至9月行業交易額與交易量連續三個月同比雙雙為負。這表明市場增長動能在第三季度顯著減弱,消費者決策更趨理性與謹慎。
然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0%,其中限額以上化妝品類零售額同比增幅達到8.6%,顯著高于社零總額增速。這一反差表明,市場正在發生關鍵轉變,行業洗牌加速,市場集中度提升,消費者預算更傾向于流向擁有強大品牌力、產品力和信任背書的大型品牌。
從品牌表現來看,國貨品牌持續突圍,外資品牌分化加劇。TOP20品牌中,國貨品牌占據8席,百雀羚同比暴漲77.71%,毛戈平增長31.29%,韓束躋身TOP2之列。同時,赫蓮娜、海藍之謎等高端功效型品牌保持高增長,印證了市場高端化與功效化的趨勢。分品類看,香水以17.9%的增速領跑,彩妝與洗發護發分別同比增長11.79%、14.07%,而口腔護理則出現負增長。
面對增長壓力,各電商平臺在今年雙11的策略上展現出高度一致性,即回歸簡單、直接降價。京東將雙11周期拉至36天,天貓喊出“全年最優惠”,小紅書推出“1年1度購物狂歡”,通過社區氛圍打造“年度好物閉眼入”的標簽。這些策略旨在降低消費者決策門檻,用最直接的“低價”爭奪用戶。
在低價成為平臺標配的背景下,品牌方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他們必須利用各平臺特點制定差異化策略,全力搶奪份額以彌補平銷期業績缺口;另一方面,他們需要將大促帶來的流量和新增客戶轉化為品牌的“私域留量”和忠誠用戶,通過精細化會員運營、內容種草和服務體系,建立堅實的用戶基礎,以抵御平銷期的寂寞與增長的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