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烏鎮的河道兩岸桂香浮動,這座水鄉古鎮剛從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忙碌中恢復往日的悠然。十年前,“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此萌芽,如今已如參天大樹,枝葉覆蓋全球數字領域。從社交網絡到人工智能,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程度共享同一片數字天空。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的展館內,一場機器人盛宴正在上演。宇樹科技的G1機器人與記者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格斗賽,這個身高不足一米的小家伙,出拳敏捷、步伐靈活,引得圍觀者陣陣驚嘆。不遠處,增程動力外骨骼機器人讓參觀者體驗“輕裝上陣”的登山樂趣;講解員機器人用生動的語言介紹烏鎮歷史;仿生機器人則通過高精度執行器,實時模仿人類的喜怒哀樂。
技術革新正悄然改變日常生活。咖啡亭里,機械臂以人類般的靈巧完成拉花工藝,一分鐘內遞出熱氣騰騰的飲品;零售機器人穿梭人群,通過智能分析調整路線,主動推薦商品并監控庫存。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指出,機器人產業的飛躍不僅得益于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更源于全球開發者在開源算法平臺上的協同創新。
浙江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截至今年9月,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收達4944億元,同比增長22%;研發費用增長14%至390億元。DeepSeek、阿里云Qwen等模型躋身全球人工智能基準測試前十,標志著中國技術已穩居世界第一梯隊。浙江大學方興東教授觀察道,AI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核心,在烏鎮峰會的每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關于人工智能的未來,與會者展開激烈討論。搜狐創始人張朝陽認為,AI雖能高效處理信息,但無法替代人類交流與思考的本質。歐洲科學院院士金耀初描繪了更遠景的藍圖:未來的機器人將具備自主調節功能結構的能力,在完成多樣化任務的同時實現自我學習。阿里研究院院長袁媛則預測,生成式AI將使軟件從“工具”轉變為“工具使用者”,例如自動駕駛割草機可自主規劃路徑,編碼機器人能獨立完成軟件開發全流程。
“六小龍烏鎮對話”成為本屆峰會焦點。參會企業代表普遍感受到技術迭代的加速度:去年人形機器人能平穩行走已屬難得,今年已出現可跳舞表演的機型。群核科技負責人提出,隨著家庭與工廠中機器人數量激增,空間智能技術將成為統籌管理的關鍵。德國工程院院士邁克爾·道林強調,盡管新技術應用伴隨挑戰,但人類有能力駕馭AI的負面影響,釋放其創造價值的潛力。
十年間,“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從理念轉化為行動。2019年發布的概念文件,逐步延伸為系列行動倡議與白皮書,最終成為烏鎮峰會的永久主題。在十周年理論研討會上,中國互聯網開拓者錢華林指出,互聯網的本質是全球互聯,就像電話網絡一樣,封閉只會導致落后。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村井純通過視頻表示,峰會為東西方搭建了思想橋梁,其倡導的共同體理念正獲得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安恒信息董事長范淵從實踐角度解讀這一理念:開放的技術生態、包容的治理框架、普惠的發展成果,共同構成數字時代的生存法則。在算法跨國界、數據秒級流轉的今天,規則與信任的建立無法依賴技術本身,而需要全球協作。與會者普遍認為,面對智能化浪潮,國際社會唯有深化共識、攜手治理,才能讓數字紅利惠及全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