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底,全國充電服務能力將實現翻倍增長,著力破解電動汽車用戶“里程焦慮”難題。
根據方案,充電設施建設將在數量和空間布局上同步推進。到2027年底,全國計劃建成2800萬個充電設施,公共充電容量將超過3億千瓦,可滿足8000萬輛以上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這一目標直指當前“人等樁”“人找樁”的痛點,通過規模化建設提升充電便利性。
在空間布局優化方面,方案要求新建居住區須在固定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確保直接裝表接電。同時,農村地區公共充電設施將實現全面覆蓋,尚未建設公共充電站的鄉鎮行政區將新增至少1.4萬個直流充電槍,填補城鄉充電服務差距。
為提升充電效率,方案提出全國城市將新增160萬個直流充電槍,其中包含10萬個大功率充電槍。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將新建或改建4萬個60千瓦以上的“超快結合”充電槍,并鼓勵建設大功率充電設施。目前,我國公共充電設施平均功率僅為45.5千瓦,難以滿足節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熱點地區等場景的快速補能需求,此次升級將顯著改善這一狀況。
方案還聚焦車網互動技術應用。到2027年底,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范圍將有效擴大,新增雙向充放電(V2G)設施超過5000個,反向放電量預計突破2000萬千瓦時,推動電動汽車與電網的雙向互動。
據初步測算,行動方案的實施將帶動充電設施設備制造和建設投資超過2000億元,為相關產業鏈注入強勁動力。
我國在“十四五”期間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目前每5輛車擁有2個充電樁,全國公共充電站總量達30多萬座,較2021年增長303%,遠超11萬座加油站的數量。這一基礎為新能源車跨省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實現了“說走就走”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