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豪華汽車市場,定制化服務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法拉利、賓利、蘭博基尼等傳統豪華品牌,憑借為高端客戶提供專屬定制車型的服務,持續鞏固著市場地位。這種服務不僅滿足了客戶對獨特性的追求,更成為品牌溢價的重要支撐。以保時捷為例,其專屬定制部門Exclusive Manufaktur的統計顯示,超過九成的911車型購買者會選擇至少一項定制選項,其中個性化車漆服務尤為搶手——與個人物品配色一致的定制車漆,最高成本可達3萬美元。這類服務不僅提升了車主的用車體驗,更因稀缺性成為車輛保值的關鍵因素,深受高端客戶青睞。
如今,這一趨勢正迎來新的參與者。中國科技企業小米憑借其首款高性能純電動轎車SU7 Ultra,以定制化服務切入豪華電動汽車市場,引發行業關注。與傳統豪華品牌不同,小米依托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創新口碑,試圖通過“高性價比+個性化”的組合策略,吸引那些既追求品質又注重價格敏感度的高端消費者。例如,SU7 Ultra提供的專屬定制選項,涵蓋從外觀配色到內飾細節的全方位個性化設計,精準契合了當前市場對“獨一無二”的消費需求。
這一戰略選擇與豪華汽車市場的整體演變方向高度一致。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車輛參與度的要求提升,定制化已從“可選服務”轉變為“核心賣點”。尤其是在中國,本土制造商憑借技術迭代與供應鏈優勢,正逐步蠶食傳統西方車企的市場份額。小米的入局,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競爭態勢。其以低于傳統豪華品牌的價格提供高性能產品的策略,不僅降低了高端電動汽車的準入門檻,更通過定制化服務滿足了消費者對“專屬感”的深層需求——這種需求在年輕高凈值人群中尤為顯著。

從行業視角看,小米的跨界嘗試或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升級的縮影。過去十年,中國車企通過電動化與智能化技術實現了“彎道超車”,而如今,定制化服務正成為新的競爭高地。小米的入局,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更迫使傳統豪華品牌重新審視其定價策略與服務模式。例如,部分歐洲品牌已開始簡化定制流程、縮短交付周期,以應對來自中國品牌的挑戰。可以預見,隨著更多玩家涌入,豪華電動汽車市場的定制化服務將愈發精細化,而消費者也將從中獲得更大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