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泰豐盛合物資中心的展廳內,一批機電設備整裝待發,即將踏上"出海"的征程。這批設備不僅承載著西安制造業的實力,更折射出這座古都向世界敞開懷抱的雄心。從古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到今日企業"立體式出海"的蓬勃氣象,西安正以全新姿態融入全球產業鏈。
當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每年數十萬輛駛向全球,當陜鼓集團的技術服務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西安企業的國際化步伐已從"走出去"邁向"走進去"。在沙特阿拉伯的公路上,在菲律賓的物流園區里,在哈薩克斯坦的田野間,西安制造正以多元化路徑重塑全球市場格局。
硬科技企業與傳統產業形成雙輪驅動。諾瓦星云、鉑力特等科技新銳與陜汽集團、愛菊糧油等傳統巨頭同臺競技,共同探索出產品出口、技術服務、海外投資等九大出海路徑。這種多元格局在陜鼓集團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從單一設備出口到提供設計、運維、技術許可的整體解決方案,完成了從"賣產品"到"輸智慧"的蛻變。
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的總裝線上,每6分鐘就有一輛重卡下線。這些"鋼鐵駝隊"已駛入全球150多個國家,在沙特創下銷量紀錄,在哈薩克斯坦占據市場首位。哈薩克斯坦青年安凱的故事頗具代表性:這位2013年在西安留學時接觸陜汽的留學生,如今已成為駐阿拉木圖銷售代表,架起中哈商業與文化的橋梁。
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催生新優勢。陜西建設機械將瀝青攤鋪機平整度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新能源礦用防爆膠輪車出口占比達60%。"這種精度意味著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產品研究所副所長趙力銘說。在哈薩克斯坦,愛菊集團構建的跨國產業鏈更顯創新——從田間種植到終端銷售的全環節覆蓋,讓中歐班列"門到門"運輸優勢轉化為商業競爭力。
新興科技企業正在改寫游戲規則。歐卡智舶的自動駕駛船舶已落地12個國家,超千艘智能船舶在各國水域運行。這種跨場景賦能能力,與陜西泰豐盛合的全球布局形成呼應——四大貿易中心覆蓋21個省份,業務延伸至非洲、中東多個國家,構建起海陸空立體化的物流網絡。
國企民企協同發力,傳統新興交融共生。陜汽重卡"一國一車"的定制策略,陜鼓集團"標準出海"的技術許可,愛菊集團"全鏈出海"的產業模式,共同勾勒出立體化出海圖景。這種多元協同不僅體現在空間維度——東至菲律賓、南達沙特、西進哈薩克斯坦,更體現在價值維度——從產品輸出到方案提供,從技術轉讓到標準制定。
當西安制造變成西安方案,當地理內陸轉化為物流樞紐,這座古都正以開放智慧書寫新時代答卷。從重卡輪胎碾過的異國道路,到智能船舶航行的全球水域,西安企業的出海故事已超越單純貿易,在雙向奔赴中刻下鮮明的城市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