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超級人工智能(ASI)正逐漸從概念走向現實。其核心目標在于將人類從大部分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使人們能夠更專注于創造性思維與科學探索。ASI不僅具備全面超越人類智能的潛力,還有望培育出“超級科學家”和“跨領域超級工程師”,從而在醫學、材料科學、能源、氣候研究以及航天技術等關鍵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
當前,科技界普遍認為,通往ASI的道路需經歷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以“學習人”為標志,互聯網數十年的數據積累為智能技術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庫。如今,基于海量數字化數據訓練的大模型已展現出強大的泛化智能和通用對話能力,不僅能夠理解用戶意圖、解答問題,還初步具備了多步推理的邏輯能力。
第二階段被稱為“輔助人”,AI技術正邁向這一關鍵領域。其核心突破在于超越單純的文字交互,在人類設定目標的指引下,AI開始具備拆解復雜任務、運用甚至創造工具的能力。這種能力使AI能夠自主完成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互動,對現實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第三階段則是“超越人”,這是AI發展歷程中的關鍵躍遷。要實現這一目標,AI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接入物理世界的全量原始數據,并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盡管目前AI在內容創作、數學和編程領域已取得顯著進展,但受限于數據維度。未來,隨著AI滲透更多物理場景、處理更原始的數據,其模型和智能體的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甚至可能自主構建訓練基礎設施、優化數據處理流程并升級模型架構。
為迎接這一變革,科技企業正加大在AI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國內某科技巨頭已啟動一項為期三年的大規模AI基建計劃,總投資達3800億元,并計劃根據發展需求持續追加。根據其規劃,到2032年,該公司的云全球數據中心能耗將較2022年增長十倍,這一數據反映出其在云算力領域的投入將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