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圖秀秀憑借AI修圖功能實現逆襲,會員費收入顯著增長。然而,一款名為豆包P圖的免費工具憑借與明星合照、背景替換等創意功能迅速走紅,吸引了大批追求性價比的年輕用戶,對美圖的商業模式形成挑戰。
豆包P圖的走紅可追溯至三波功能更新:第一波主打與明星合成雙人自拍,用戶通過簡單指令即可生成與偶像的親密合照;第二波推出背景替換功能,用戶可將照片背景替換為櫻花林、古堡等場景;第三波則聚焦人物美化,通過細膩的指令生成具有真實質感的冷峻少年特寫。這些功能均免費開放,用戶只需輸入詳細指令即可獲得效果,例如“采用細膩皮膚質感,呈現冷峻少年正側視特寫”。
相比之下,美圖秀秀的功能雖涵蓋面部重塑、增發、祛皺等傳統修圖項目,并新增AI寫真、AI擴圖等付費功能,但收費模式引發爭議。其連續包年首年108元、次年128元的定價策略,以及部分功能僅提供3-5次免費試用的設計,被指“誘導消費”。年輕用戶對付費工具的容忍度較低,付費用戶常因成片效果不符預期而要求退款,而免費工具的容錯空間則更大。
盡管兩者均面臨AI修圖的技術瓶頸,但表現形態各異。豆包用戶常遭遇“三只手臂”“六根手指”等離奇失誤,美圖秀秀的智能消除功能也曾出現“主體消失”的尷尬場景。這些失敗案例被網友戲稱為“AI詭圖”,并催生出“提示詞優化”攻略,例如將指令拆解為“15歲女孩、黑色頭發、雙眼皮、白色紗裙、仰視角度”,并明確排除“歪嘴、病態感”等負面特征。
從底層邏輯看,豆包與美圖的定位存在本質差異。豆包用戶更傾向于將P圖視為創意實驗,探索AI生成的“新自我”;而美圖用戶則依賴其作為證件照精修、產品宣傳圖制作的剛需工具,例如應援屏功能、工作場景需求等。這種差異使得兩者雖共享修圖賽道,但目標用戶群體部分重疊卻非完全替代。
美圖秀秀的財務表現印證了其商業模式的有效性。2024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71.3%,月活躍用戶達2.8億,其中付費用戶占比顯著提升。這一轉型得益于其回歸美顏主業,并通過AI技術升級實現商業化突破。然而,其發展歷程并非一帆風順:2016年至2021年間,公司因跨界相機、手機、游戲、電商等領域累計虧損超81億元,直至2023年通過AI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實現扭虧為盈。
競爭格局方面,豆包與美圖面臨不同維度的挑戰。豆包以1.57億月活用戶登頂中國原生AI應用榜首,但其P圖功能更多承擔引流角色,核心價值在于構建“國民級生活搭子”生態。美圖則需應對來自醒圖的直接競爭——后者月活超5000萬,定位與美圖高度重合,且通過連續包年首年98元的低價策略爭奪市場。行業觀察者指出,豆包代表基礎大模型的應用延伸,美圖則屬于垂直領域AI疊加傳統工具,兩者路徑差異決定競爭焦點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