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校園里,一座承載著中國航天輝煌歷史的航天館靜靜矗立。這座始建于1986年的展館,是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展品最豐富的航天主題博物館。步入館內,5500平方米的室內展廳與室外“臥震蒼穹”展區交相輝映,數百件珍貴展品在柔和燈光下訴說著中國航天的動人故事。
室外展區中,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實物巍然屹立,斑駁的金屬表面記錄著歷史的滄桑。移步室內,從“兩彈一星”的燃情歲月到“攬月九天”的硬核科技,展陳設計巧妙地將人類航天的宏大敘事融入空間轉換之中。泛黃的照片、珍貴的實物與現代化的互動裝置相映成趣,讓航天精神在移步換景間變得可觸可感。
“‘兩彈一星’的成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精神的結晶,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意志的體現,更是大力協同、勇于登攀力量的凝聚。”在展廳中央,66歲的老專家志愿講解員馮濤正動情地講述著郭永懷的事跡。這位退休多年的哈工大教授,因被航天精神深深感召,依然活躍在講解一線。講到動情處,他的眼眶濕潤了,這份真摯的情感感染著每一位參觀者。
在展示哈工大航天科研成果的專區,學生講解員郭鎮宇正自豪地介紹著問天實驗艙小機械臂。“它動作精準,無需微調,能安全高效地輔助航天員出艙作業。”這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曾參與航天課題研究,他透露,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3歲,成員們每天工作超過14小時,用無數個不眠之夜換來了這項成果的成功。航天員劉伯明曾贊譽道:“這是年輕團隊智慧與汗水的結晶。”
郭鎮宇還分享了自己參與航天項目的經歷:“面對挑戰,我們團隊曾連續數周‘扎根’實驗室,通宵分析數據。那種‘啃硬骨頭’的艱辛,讓我深刻體會到航天人的責任與擔當。”他的言語中透著自豪,更彰顯著新一代航天人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展館內,一群小朋友正圍在互動裝置前興奮地體驗。他們或認真聆聽講解,或好奇地觸摸展品,眼中閃爍著對星空的向往。哈工大人面對挑戰的不服輸精神、追求極致的嚴謹態度,以及實驗室里常明的燈火,都成為航天精神傳承的生動寫照。這座匯聚了長征一號火箭等珍貴展品的航天館,正以獨特的方式,點燃著年輕一代探索宇宙的熱情與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