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昵稱“拉索”)近日取得兩項重大科學突破,相關成果于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公布。國際天文學界通過視頻連線參與研討,多位權威專家高度評價這些發現,認為其將推動銀河系高能天體物理研究進入全新階段。
第一項成果證實黑洞吸積驅動的微類星體具備將質子加速至拍電子伏(PeV)能段的超強能力。這類天體由恒星級黑洞與伴星組成,其噴射出的雙極噴流結構與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噴流形態高度相似。研究團隊通過精確測量宇宙線質子能譜,首次在“膝”區(能量約千萬億電子伏特的關鍵轉折點)發現超出預期的高能組分,為破解宇宙線起源之謎提供了關鍵證據。
美國冰立方中微子觀測站負責人弗朗西斯·哈爾岑教授指出,新研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描繪了宇宙線“膝”區圖景。他特別強調:“這些發現不僅解釋了質子加速位置,更揭示了加速機制的本質。未來通過中微子探測器的聯合觀測,將最終確認微類星體作為宇宙線加速器的角色。”
西班牙高能天體物理學家何塞普·馬里亞·帕雷德斯教授補充道,“拉索”在北半球微類星體搜尋中取得突破性進展,12個候選源中5個被證實存在高能輻射。他預測:“這僅是冰山一角,銀河系內可能存在大量同類天體。”研究證實微類星體噴流能將粒子加速至PeV能量,其核心區域的加速效率遠超預期,相關物理過程或可推廣至類星體等更大尺度天體。
專家們普遍認為,多波段協同觀測將成為深化研究的關鍵。通過整合射電、X射線、伽馬射線及中微子數據,科學家有望徹底厘清高能粒子加速的物理機制。這項突破不僅改寫了銀河系宇宙線起源理論,更為極端天體物理現象研究開辟了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