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筆者有機會深度體驗了寶馬i3與小米SU7兩款備受關注的純電車型。通過近200公里的實際駕駛,兩款車在外觀設計、動力操控、續航能耗、智能化配置及使用成本等方面的差異逐漸顯現,為消費者提供了清晰的對比參考。

從外觀風格來看,寶馬i3延續了品牌標志性的家族設計語言,車身線條流暢且富有力量感,整體造型沉穩大氣。即便對汽車了解不多的用戶,也能一眼識別其寶馬身份,這種高辨識度成為其重要優勢。相比之下,小米SU7采用了更前衛的設計理念,低趴的車身、流暢的曲線以及科技感十足的細節處理,營造出強烈的未來感。其風阻系數低至0.195cd,不僅優化了視覺效果,更對續航和能耗表現產生積極影響。
動力與操控方面,兩款車均采用后置單電機布局,但性能表現各有側重。寶馬i3最大馬力286匹,百公里加速6.2秒,動力響應迅速,尤其在運動模式下,駕駛感受激進且富有樂趣。其底盤調校延續了寶馬一貫的扎實風格,轉向精準、路感清晰,后輪空氣懸掛的加入進一步提升了舒適性。小米SU7則以299匹最大馬力、5.3秒百公里加速的成績略勝一籌,動力輸出更強勁。其底盤調校偏向運動,支撐性充足,但舒適性稍遜于寶馬i3。不過,小米SU7獨有的“真男人模式”可一鍵開啟全力加速,推背感強烈,為駕駛者帶來十足的樂趣。

續航與能耗是純電車型的核心指標之一。小米SU7搭載73.6度磷酸鐵鋰電池,CLTC續航可達700公里,實際駕駛中能耗控制表現優異,電費成本極低。寶馬i3的電池容量為70.17kWh,續航526公里,日常通勤完全夠用,但與小米SU7相比略有差距。充電效率方面,兩款車均支持400V平臺,小米SU7 15分鐘可補能350公里,寶馬i3 31分鐘補能414公里,表現均屬中規中矩。
智能化配置是小米SU7的顯著優勢。其搭載的澎湃OS系統操作流暢,支持語音控制、智能家居互聯等功能,科技感十足。寶馬i3雖然配備了高通8155芯片,但在功能豐富度和交互體驗上稍顯傳統,與小米SU7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使用成本方面,寶馬i3的保險費用較高,首年約1.5萬元,后續續保費用也不低;保養成本雖然低于燃油車,但仍是一筆不小開支。小米SU7的保險費用相對合理,保養成本極低,電費每公里僅需8分錢,長期使用下來經濟性更優。
綜合來看,寶馬i3憑借品牌影響力、扎實的駕駛質感,更適合注重品牌和操控體驗的用戶;小米SU7則以豐富的科技配置、更優的動力續航表現及更低的使用成本,吸引追求科技感和經濟性的年輕消費者。最終選擇需結合個人需求和偏好,建議消費者親自試駕體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車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