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enAI推出的社交媒體應用Sora引發內部爭議。這款以AI生成視頻為核心的產品,因包含大量CEO薩姆·奧爾特曼的深度偽造內容,遭到現任及前員工的公開質疑。多名研究人員在社交平臺X上發聲,認為該應用與OpenAI“開發惠及人類的先進AI”的非營利使命存在沖突。
預訓練研究員約翰·霍爾曼在帖子中坦言,對基于AI的信息流產品感到不安。他承認團隊在設計用戶體驗時已盡力規避風險,但仍強調“確保AI造福人類而非帶來傷害”是首要任務。哈佛大學教授、OpenAI研究員博阿茲·巴拉克則表示,盡管Sora 2的技術令人驚嘆,但現在就宣稱能避開社交媒體和深度偽造技術的負面影響為時過早。
前研究員羅漢·潘迪借此機會宣傳其新創辦的Periodic Labs。這家由前AI實驗室成員組成的公司,專注于開發科學發現領域的AI系統。潘迪在X上呼吁:“如果不想制造無休止的AI版TikTok‘垃圾內容生成器’,而是希望推動基礎科學進步,歡迎加入我們。”
Sora的推出暴露了OpenAI的深層矛盾: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消費科技公司,它同時肩負著前沿AI實驗室的非營利使命。CEO奧爾特曼在X上回應稱,公司確實需要資金開發推動科學發展的AI,且幾乎所有研究精力都集中在通用人工智能(AGI)上。但他同時認為,在過程中向公眾展示新技術、帶來快樂,并借助算力需求實現盈利,也是合理的選擇。
奧爾特曼以ChatGPT為例指出,當初推出時也曾遭遇“誰需要這個?通用人工智能在哪里?”的質疑。他強調,對于一家公司而言,最優發展路徑往往是復雜的。目前,Sora上線僅一天,影響力尚未顯現,但其標志著OpenAI消費業務的重大擴張。與以實用性為核心的ChatGPT不同,Sora定位為娛樂平臺,信息流設計與TikTok或Instagram Reels類似,后者因容易讓人沉迷的循環機制而備受爭議。
OpenAI在宣布Sora上線的博客文章中表示,公司始終關注無節制刷視頻、沉迷、社交孤立以及優化信息流可能帶來的問題。該公司明確,不會以用戶在信息流上花費的時間為優化目標,而是優先最大化內容創作量。當用戶刷視頻時間過長時,應用會發送提醒,并主要展示用戶認識之人的內容。
盡管如此,用戶已發現Sora存在一些優化參與度的設計。例如,每次點贊視頻時都會彈出動態表情符號,這種設計似乎旨在通過釋放少量多巴胺提升用戶粘性。目前,判斷Sora是否符合用戶需求、是否契合OpenAI的使命為時尚早,但其引發的內部爭議已凸顯出AI技術在娛樂化應用與倫理責任之間的平衡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