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網絡通訊的穩定性已成為產線高效運轉的關鍵。某國內知名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的焊裝車間,曾因網絡故障排查效率低下而飽受困擾。該車間部署了數十個機器人工作站、CNC加工中心和AGV小車,所有設備均由PLC控制,并通過物聯網HMI實現數據監控與上傳。然而,一旦發生通訊異常,傳統排查方式不僅耗時耗力,還容易因誤判導致產線長時間停擺。
過去,工程師面對“設備通訊異常”的提示時,往往需要經歷一場“盲猜式”排查。他們需打開控制柜、連接筆記本電腦、執行Ping命令,一輪操作下來常耗時一兩個小時。若問題涉及數據上傳失敗,還需重復相同步驟測試HMI與MES服務器的連接。這種繁瑣的流程嚴重拖慢了設備綜合效率(OEE),成為制約生產效能的瓶頸。
針對這一痛點,宏集EXOR物聯網HMI的eX700系列為該制造商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這款HMI突破了傳統設備的局限,將網絡診斷功能集成于系統內部,使工程師無需依賴筆記本電腦,僅需通過屏幕操作即可完成故障排查。其核心優勢在于將專業IT工具轉化為圖形化界面,將“通”“斷”“延遲”等關鍵指標直觀呈現,大幅降低了技術門檻。
在實際應用中,工程師只需在HMI的診斷頁面輸入目標設備的IP地址,即可實時查看連接狀態與延遲時間。例如,測試PLC通訊時,輸入其IP地址即可快速判斷物理連接是否正常;若需確認外網連通性,輸入公網地址(如8.8.8.8)或MES服務器IP,即可瞬間完成Ping測試。這種“內外網一鍵測試”的功能,通過對比本地與公網測試結果,實現了故障的快速定位——若本地通而公網不通,則問題可能出在路由器或互聯網出口,運維團隊可直接聯系IT部門處理,避免無效排查。
宏集eX700系列的另一大亮點是其廣泛的協議兼容性。該設備內置200余種工業通訊協議,覆蓋OPC UA、Modbus、EtherNet/IP、Profinet等主流系統,支持連接PLC、變頻器、傳感器、智能電表等99.99%的OT端設備。這一特性簡化了現場設備的數據采集流程,使工程師無需為不同協議的設備配置額外轉換模塊,進一步提升了運維效率。
部署宏集方案后,該制造商的運維效率實現了顯著提升。故障排查時間從平均1.5小時縮短至30分鐘以內,降幅超過75%;運維成本因精準定位問題而大幅降低,減少了備件浪費與人工調度開支;OT與IT團隊的協作也更加高效——前線人員能提供明確的診斷信息,IT部門可快速響應核心架構問題。如今,每一臺HMI都成為了產線的“智能診斷終端”,將網絡診斷這一專業操作轉化為一線人員可輕松掌握的技能。
這一案例印證了智能制造時代的技術趨勢:HMI的價值已從單純的“人機界面”延伸至產線的“智能節點”。宏集EXOR物聯網HMI通過集成Ping協議,將復雜的網絡問題可視化、場景化,讓一線人員具備“聽診”網絡的能力。正如該制造商的實踐所示,真正的創新源于對現場需求的深度理解——用技術簡化復雜流程,為客戶創造直接的生產力與效益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