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的今天,一家名為Skild AI的初創企業憑借其突破性技術引發行業關注。這家成立于2023年的公司,通過構建"通用機器人大腦"打破傳統控制系統的局限,使機械體在肢體斷裂、馬達故障等極端條件下仍能自主完成復雜動作。
傳統機器人控制系統的致命缺陷在于其"記憶式"學習模式。多數控制器通過特定機械體的運動數據訓練,如同死記硬背考試答案,面對未訓練過的場景便束手無策。當四足機器人遭遇肢體斷裂,或輪式機械體突遭卡滯時,這類系統往往無法及時調整策略。Skild AI的研究團隊通過構建包含十萬種機械形態的虛擬宇宙,讓AI系統在相當于千年的模擬訓練中,發展出跨機械體的通用控制能力。
實驗數據顯示,這套名為Skild Brain的系統展現出驚人的環境適應力。在肢體捆綁測試中,被限制前腿的四足機器人通過7-8秒的實時計算,自主開發出大幅度擺動后腿的行走模式,而傳統專用控制器在此場景下完全失效。更令人驚嘆的是,當系統突然感知車輪指令失效時,能立即切換至類似雙足機器人的步態模式,待障礙解除后自動恢復滾動狀態。這種動態策略調整能力,使機械體在踩高蹺、負載重物等非常規場景下仍能保持平衡。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獨特的訓練范式。研究團隊摒棄針對單一機械體的強化學習,轉而構建包含十萬種不同機械結構的訓練環境。這種"機械體多元宇宙"迫使AI系統發展出通用控制策略,而非記憶特定解決方案。實驗證明,經過長期訓練的Skild Brain能在完全陌生的機械體上,通過短暫的環境感知實現有效控制,其上下文記憶窗口較傳統系統擴大百倍以上。
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印證了技術價值。成立僅一年,Skild AI便完成三輪融資,累計籌得4.14億美元。2024年7月的A輪融資即達3億美元,推動公司估值躍升至15億美元。今年6月完成的B輪融資再獲1億美元,使其估值飆升至45億美元。投資方陣容堪稱豪華,軟銀、英偉達、三星、紅杉資本等科技巨頭與頂級風投悉數在列,卡內基梅隆大學與凱迪拉克的參與更凸顯其技術轉化潛力。
與傳統機器人企業不同,Skild AI選擇從底層控制邏輯重構技術路徑。其研發的通用控制框架不僅適用于現有機械形態,更能為未來新型機器人提供基礎控制能力。這種"機械體無關"的技術路線,或將重新定義人工智能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為具身智能的發展開辟全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