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小米與特斯拉無疑是兩大備受矚目的品牌。特斯拉宛如行業中的神秘標桿,長期被眾多國內廠商視為對標對象。然而在銷量“大考”面前,盡管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在配置、續航以及精致度等方面,與同級別部分國產車型相比存在差距,但它們在同級別車型中的銷量依舊領先。不過,在特定時間段內,這一局面被小米汽車打破。

在10月份的銷量數據中,特斯拉Model Y當月交付19488輛,Model 3銷量為6518輛,兩款車合計銷量2.6萬輛。而小米汽車在該月表現亮眼,兩款車合計銷量比特斯拉多出2萬輛,實現了對特斯拉兩款車型的“雙殺”,堪稱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在國內市場交付存在大小月的特點,即某個月交付量相對較少,下個月則大幅增加,整體交付規模依然可觀。但就10月這個時間節點而言,小米汽車確實大幅超越了特斯拉。
小米汽車在發展初期,就展現出對特斯拉的尊重與追趕決心。雷軍在小米兩款車上市時,毫不掩飾對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認可,多次表達對這兩款車核心技術優勢的欽佩,明確將它們作為小米汽車追趕和超越的目標。與一些國內廠商不同,小米和雷軍從未對特斯拉及其車型表現出不屑,始終將Model 3和Model Y視為標桿。
如今,小米汽車在特定時間段完成對特斯拉兩款車型的超越,雷軍曾立下的目標已然成為現實,這無疑是國產純電中高端車型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購買小米汽車的人群與批評小米汽車的人群似乎涇渭分明。準備購買小米汽車的用戶,大多不太在意外界對小米汽車的批評,近期關于小米在交付、款項、廣告宣傳等方面的負面消息,并未影響小米汽車的交付節奏。

以小米YU7為例,新車上市后18小時鎖單量高達24萬輛,這一數據甚至遭到《第一財經》等媒體質疑,并被評論“月銷僅兩萬”。但隨著小米汽車二期工廠的投產,小米YU7的交付節奏明顯加快,10月份交付量達到33662輛。對于一款售價在25 - 30萬級別的純電SUV來說,這樣的銷量成績相當驚人。結合小米YU7目前的鎖單等待時間,足以證明這款車取得了巨大成功,負面聲音并未影響大多數潛在購買者的決策。
從這一結果來看,小米汽車堪稱國內造車新勢力中極具爭議卻又實力強勁的選手。特斯拉在國內市場猶如一座難以攻克的碉堡,眾多生產20 - 30萬級別純電中型轎車和中型SUV的廠商,都曾自信能在銷量上超越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唯有小米汽車的兩款車成功實現“雙殺”,在如此龐大的銷量數據面前,那些對小米汽車的批評聲音或許需要換個角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