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年度演講現場,董事長雷軍以坦誠姿態回顧了品牌發展歷程中的關鍵轉折。2020年小米首次躋身世界500強時,這位創始人卻直言內心充滿危機感——蘋果、三星、華為三大巨頭構筑的行業壁壘,讓團隊一度看不到突圍路徑。
彼時上市兩年的小米雖已實現年營收突破兩千億,但技術競爭的白熱化讓團隊陷入倦怠。雷軍在演講中透露,正是這種行業格局的緊迫感,促使管理層做出戰略轉向:將發展重心從互聯網服務轉向硬核科技,持續加碼底層技術研發。這個決定成為小米發展的分水嶺——過去五年研發投入累計超千億,2025年單年投入預計突破500億元。
技術攻堅的成效在市場端得到驗證。搭載3nm制程芯片的小米17系列,憑借續航突破與影像系統升級,已能與高端市場頭部產品正面交鋒。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以19%的份額重奪中國手機市場榜首,較去年同期增長6個百分點。雷軍特別強調,這種突破源于對技術差距的清醒認知:"正視行業差距的敬畏心,是推動我們持續創新的核心動力。"
從跟隨到并跑,再到局部領域領跑,小米的轉型軌跡印證了硬核科技戰略的前瞻性。當被問及未來挑戰時,雷軍用一組數據作答:過去五年累計申請專利超5萬件,其中AIoT領域專利占比達37%,這些技術儲備正在轉化為產品競爭力。這場由危機意識引發的戰略變革,最終重塑了中國科技企業的成長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