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湖南株洲拉開帷幕,這場由多部委聯合舉辦的盛會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北斗規模應用產業化論壇上,高德地圖副總裁劉振飛以"北斗指路 AI領航"為主題,揭示了北斗系統在民用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據劉振飛透露,高德地圖早在數年前就完成了北斗系統的全面主導應用,目前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北斗民用場景。最新統計顯示,高德每日調用北斗衛星的定位次數已突破9000億次,這個數字相當于全球每人每天使用北斗定位超過100次。
通過開放平臺戰略,高德將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能力輸送至整個產業生態。目前已有超過40萬個移動應用接入高德開放平臺,近300萬開發者借助北斗能力構建各類位置服務。這種技術共享模式,正在重塑移動互聯網的位置服務格局。
在AI技術浪潮推動下,高德探索出北斗與人工智能的融合路徑——空間智能。這種新型AI能夠深度理解三維空間關系,今年8月推出的高德地圖2025版,實現了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跨越。其核心功能"小高老師"上線首月即獲得爆發式增長,單日調用量突破12億次,月活用戶達4億。
空間智能的實踐已滲透到多個場景。交通視覺語言大模型結合北斗定位,可為用戶提供3公里外的路況預判,主動推送最優路線。在去年上線的衛星求救功能中,北斗系統憑借其全球覆蓋能力,已成功協助100余名遇險者脫困。
劉振飛強調,北斗系統的應用邊界取決于人類想象力。當北斗的精準定位遇上AI的空間理解,正在打開智能出行的新維度。從導航工具到空間智能平臺,這場技術變革正在重新定義人與數字世界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