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澳門七十余載,與新中國同齡的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始終秉持“根植澳門、融入內地、拓展海外”的戰略方向,構建起覆蓋能源保障、民生貿易、酒店旅游、城市建設、綜合物流、文創會展、公共交通、現代金融等多元領域的業務版圖。從澳門本土起步,其業務已延伸至粵港澳大灣區,并逐步向海外拓展,成為連接內地與澳門、輻射全球的重要橋梁。
作為唯一一家總部設在澳門的中央企業,南光集團始終以“用最好的回報社會”為宗旨,積極履行國家賦予的職責。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中,集團與華為鯤鵬的合作成為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雙向選擇,共同探索數智化轉型的創新路徑。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南光集團既要承擔央企的使命,又要提升核心競爭力,這對其數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老一輩南光人艱苦創業的精神,在新一代團隊中轉化為“數字企業、智慧南光”的轉型戰略。這一戰略通過“三級跳”模式逐步推進,完成了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升級的跨越。
2008年,南光集團啟動信息化奠基工程。隨著業務與人員規模擴張,管理成本攀升成為突出問題。集團以財務管理為切入點,構建了覆蓋數十個業務系統的“三個體系、三個平臺和五大板塊應用”架構,初步實現主營業務系統與業財一體化,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2015年,數字化轉型進入升級階段。針對獨立業務系統導致的數據孤島問題,集團推動業務全面上云,從單機架構轉向云架構。這一過程不僅涉及IT能力升級,更要求企業從數字管理向數字服務轉型,同時積累數據價值,培育生態化意識。經過五年努力,集團建成云計算數據中心與“南光通”智慧民生平臺,形成“16335”數字化轉型藍圖,并于2020年明確“數字企業、智慧南光”的戰略目標。
2020年,智能化躍遷成為轉型關鍵。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為南光集團帶來新機遇,而前期數字化階段的積累為此次變革提供了支撐。集團率先升級IT架構至云端,整合分散的業務系統,實現資源高效利用。以財務領域為突破口,推進業財一體化建設,依托核心系統打造數字應用與智慧場景,推動業務創新與技術突破。數據標準化管理、流程再造與成本削減成效顯著,市場響應速度大幅提升。
針對業務與區域的特殊性,南光集團構建了“可感知、可預警、可防護、可處置”的全閉環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實現經營數據實時采集、監控與預警,支撐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對云計算數據中心、算力設備、調度平臺與場景支撐提出了更高要求,集團亟需一個穩定可靠的算力底座。
為實現“數字企業、智慧南光”目標,南光集團對算力基礎設施提出明確要求:性能需支撐多業務領域快速響應,滿足統一納管與特定設備兼容性;質量需符合安全標準,具備低失效率、抗振動與抗電磁干擾能力;供應鏈需穩定可靠,提供長期服務支持。綜合來看,集團需要兼具技術硬實力與行業軟實力的合作伙伴。
在眾多選項中,華為鯤鵬憑借全棧技術解決方案脫穎而出。其覆蓋底層架構、硬件生態、軟件生態與應用產業的完整體系,滿足了集團對可控性、數據安全與靈活擴展的需求。全面的自主研發能力,為集團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從傳統架構升級到云服務的過程中,南光集團對服務器性能與算力分配提出更高要求。華為鯤鵬通過資源池化解決方案,將算力、NPU、CPU與內存整合為算力池,顯著提升資源使用率與穩定性。搭載鯤鵬處理器的服務器虛擬主機超分比高于1:2,在負載較低時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降低遷移與建設成本。這一方案符合集團“最優而非最貴”的選擇標準。
在云端轉型與遷移階段,南光集團曾擔憂兼容性、異構性與性能問題。通過華為公有云算力進行POC測試后,疑慮被徹底打消。華為團隊在本地搭建簡化鯤鵬云,完成遷移至新機房的全過程,35套核心系統上線后未發現任何兼容問題,超出預期。華為云以私有云方式提供高水平個性化服務,三個月內完成平臺上線,高質量回應了集團對安全、性能與體驗的需求。
南光集團IT團隊在華為私有云上感受到顯著提升:相同算力下運行速度更快,頁面提交審批更流暢。用戶反饋印證了“科技應無處不在”的理念。這種極致體驗推動了雙方深度合作,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成不僅為集團提供了高質量云服務,更為未來AI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華為鯤鵬CPU的多核架構為南光集團業務提供了強大并行計算能力,尤其適合處理海量數據與高并發任務。每年4000萬游客在旅游、酒店、餐飲、零售、客運等場景的算力需求得到精準支持。鯤鵬的軟硬協同與開放生態,為AI應用提供了穩定運行環境,助力集團打造“數字澳門”“AI澳門”。
華為鯤鵬與南光集團的攜手,不僅是一次成功實踐,更是華為服務全球化業務的重要標志。鯤鵬在大灣區澳門的落地,成為拓展海外計算生態的起點,為全球AI算力創新提供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