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司長王勝利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圍繞產品質量安全領域展開多項專項行動,通過強化源頭治理、擴大抽查范圍、嚴打違法行為等措施,全面提升重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此次行動聚焦兒童用品、燃氣設備、移動電源等164類民生產品,覆蓋1.6萬余批次抽查任務,目前抽樣工作已全面完成。
針對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存在的低價低質競爭問題,監管部門首次啟動專項監督抽查,通過技術手段遏制行業非理性發展。同時,網絡銷售產品質量成為重點監管對象,今年網售產品抽查批次較往年激增70%,尤其對低價商品實施"靶向抽查",防止劣質產品通過電商平臺流入市場。
在具體執法層面,電動自行車領域成為整治重災區。數據顯示,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已查辦相關違法案件10912起,其中50起嚴重案件移送司法機關,834起典型案例通過媒體曝光,罰沒款總額達9083.96萬元。建筑保溫材料行業同樣受到嚴查,229起違法案件涉及6215.2立方米不合格產品,相關企業被處以45.4萬元罰款。
為破解"貨不對板"難題,監管部門創新推出產品賦碼核驗機制。首批在燃氣灶具、童鞋等10類安全相關產品中試點,要求生產企業源頭賦碼、銷售平臺驗碼亮碼、消費者掃碼查驗。目前,淘天、快手、拼多多等10家頭部電商平臺已聯合承諾,嚴格核驗入駐賦碼產品,并在商品詳情頁持續展示溯源碼,形成全鏈條質量管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