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商業版圖中,外賣行業近十年始終占據著聚光燈下的核心位置。這場以“吃”為焦點的市場競爭,在今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外賣騎手作為連接線上訂單與線下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成為各大平臺競相爭奪的關鍵資源,他們如同城市毛細血管中的高效“紅細胞”,支撐著整個行業的運轉。
這個行業正以獨特的包容性,為無數在時代轉型中尋找方向的人提供生存空間。陳衛平和黃曉琴的故事,正是這股浪潮中極具代表性的縮影。前者曾是意氣風發的創業者,因投資健身房失敗背負巨額債務;后者因家庭變故陷入經濟困境,兩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外賣行業作為人生轉折點。
從工廠流水線到服裝代工廠,從淘寶店主到健身房老板,江西人陳衛平的職業軌跡堪稱豐富。在互聯網電商浪潮中,他通過承接“卡賓”“七匹狼”等品牌的代工訂單,年凈利潤曾達五六十萬元。然而2020年疫情的突然來襲,讓他剛裝修完畢的健身房瞬間化為沉沒成本,四五十萬元的債務如同一座大山,壓得這個30歲的男人喘不過氣來。
在福建跑單一年多后,陳衛平發現當地訂單密度和單價難以支撐還債需求。2021年,他與跑單時結識的朋友將目光投向了杭州——這座被互聯網重塑的“電商之都”。揣著湊來的一萬多元,兩個江西男人踏上了這片陌生的土地,開啟了新的奮斗篇章。
初到杭州的陳衛平很快遭遇現實打擊。復雜的地形結構讓找店成為最大難題,首月4000多元的收入僅夠維持基本生存。朋友的提醒讓他意識到專業指導的重要性,這個認知將他引向了改變命運的關鍵人物——黃曉琴。
這位來自衢州的女性騎手,正經歷著與陳衛平相似的命運轉折。父親患病離世留下的巨額債務,迫使她從圖文店主轉型為外賣騎手。2021年,她以驚人的毅力創造了單日127單、收入800多元的紀錄,迅速成長為餓了么優選團隊的隊長。
通過抖音私信建立聯系后,陳衛平在黃曉琴的引薦下加入了西溪銀泰商圈配送團隊。這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認店”能力——對商圈內所有商家的精確掌握。黃曉琴每天平峰期帶領新人實地指認商家,這種近乎原始的積累方式,讓陳衛平在短短一周內就完成了從新手到熟手的蛻變。
收入的提升立竿見影。第二個月,陳衛平的工資條從4000元躍升至8000元。通過延長工作時間至每日十三四個小時,他的月收入穩定在萬元以上。最拼的時候,清晨7點出門,深夜12點收工,中間僅靠兩個包子和一小時午休支撐。
行業精細化運營的趨勢在2024年愈發明顯。淘寶閃購業務的推出,將配送品類擴展至文件、藥品、生鮮等全品類,對騎手的認路能力和應變技巧提出更高要求。陳衛平抓住機遇轉型為閃購騎士,收入隨之水漲船高,高峰期月收入突破一萬五千元。
今年9月,陳衛平的職業身份再次升級。在“蜂跑”模式試點中,他憑借優異表現晉升為小隊長,直接管理40余名騎手。這種以近距離訂單為核心的派單模式,通過提升密度實現多跑多賺,標志著行業運力調配進入更精細的階段。
作為管理者,陳衛平的工作被切割成兩個維度:既要保持自身跑單收入,又要處理團隊事務。他特意保留平峰期處理騎手心態問題,從黃曉琴身上學習包容與責任,同時也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則,定期淘汰消極怠工的成員。
行業生態的優化為騎手帶來實質性改變。算法系統對超時5分鐘內的訂單免責處理,服務分積分制度正向引導騎手行為,商家定位精準度的提升減少了卡餐現象。這些改進每年為騎手節省數百小時的無謂等待時間。
但服務行業的委屈依然存在。陳衛平曾遭遇顧客因填錯地址而遷怒于他的情況,面對推搡和辱罵,他選擇報警維護尊嚴。這種職業尊嚴的覺醒,折射出新一代騎手對自身價值的重新認知。
如今,陳衛平在杭州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3000元的月生活開支下,13000元的隊長收入讓他既能體面生活,又能穩步償還債務。那筆曾壓垮婚姻的四五十萬元債務,如今已縮減至三四萬元。
孩子由老家父母照料的現實,讓這個中年男人保持著清晰的奮斗目標:再干一兩年還清債務,存夠積蓄后回歸家庭。每天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城市街巷時,他感受到的不僅是辛苦,更有一份掌控人生的踏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