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美國模擬芯片啟動反傾銷調查,主要針對40納米及以上成熟工藝產品。此舉源于美國芯片對華出口量激增37%的同時,價格卻大幅下跌52%,存在明顯低價傾銷行為。與此同時,中國本土模擬芯片產業已具備替代進口產品的能力,成為推動調查的重要背景。
全球芯片市場中,7納米及以上成熟工藝產品占比超過七成,其中28納米以上工藝占據主導地位。模擬芯片作為典型代表,主要采用成熟工藝生產,其核心優勢在于穩定性、可靠性和低成本。這類芯片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工業和醫療等領域,尤其在汽車電子中,IGBT、MCU等關鍵部件多依賴成熟工藝模擬芯片。
自2018年以來,美國對華技術封鎖持續升級,ASML等設備廠商的EUV光刻機至今未向中國企業出售。這一背景下,中國加速發展成熟工藝芯片,短短數年內建成數十座工廠,產能占全球三分之一,躍居全球最大芯片生產國。隨著國產芯片設計能力提升,射頻、模擬、家電等品類國產化率突破30%,進口金額顯著下降。
在汽車領域,某國產電動汽車巨頭已實現IGBT、MCU等芯片自研自產,不僅滿足自身需求,還向國內車企供應。此舉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凸顯中國芯片在特定領域的競爭力。然而,美國芯片企業并未放棄中國市場,博通、德州儀器、ADI等全球前十的模擬芯片廠商,通過持續降價試圖搶占份額。
全球模擬芯片市場規模達800億美元,中國占比超三分之一,達280億美元。美國企業憑借海外市場的豐厚利潤,支撐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戰,試圖打壓新興本土企業。若成功擊垮中國廠商,未來可能重新提價獲取超額收益。此次反傾銷調查,旨在為國產芯片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依托國內巨大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內產業鏈建設亦取得突破,某存儲芯片企業已建成全國產設備生產線,證明通過自主創新可打通技術環節。在AI芯片領域,中國同樣通過數年努力實現進口替代,與模擬芯片共同構成國產替代的雙重支撐。這些進展為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提供了堅實底氣,彰顯技術自主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