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行業激烈競爭的背景下,一場備受矚目的跨界合作引發全球關注。芯片行業兩大巨頭英偉達與英特爾宣布達成戰略聯盟,雙方將攜手開發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及個人計算產品,這一舉動標志著行業格局迎來重大轉折。
根據協議內容,英偉達將以每股23.28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注入50億美元戰略投資。雙方在技術合作層面達成三項重要協議:通過英偉達NVLink技術實現CPU與GPU的無縫互聯;英特爾為英偉達AI平臺定制x86架構處理器;面向消費市場推出集成英偉達RTX GPU芯粒的x86系統級芯片。這些舉措將重塑個人計算設備的技術架構。
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強烈。合作消息公布當日,英特爾股價開盤后暴漲近30%,市值突破1295億美元,年內累計漲幅達47.53%。這場合作不僅終結了兩家企業長達16年的技術隔閡,更開創了行業巨頭通過股權合作實現技術協同的先例。
追溯歷史,兩家企業的恩怨可追溯至2004年簽署的技術授權協議。當時英偉達獲準生產兼容英特爾x86架構的集成顯卡,英特爾則獲得英偉達專利使用權。然而2009年因授權范圍爭議,雙方爆發法律糾紛,英特爾單方面宣布終止授權,導致英偉達被迫退出集成顯卡市場,轉而專注獨立GPU研發。這場持續數年的官司最終以英特爾支付15億美元和解費告終,但兩家企業的技術合作就此中斷。
對于正處于戰略轉型關鍵期的英特爾而言,此次合作猶如及時雨。這家曾創造硅谷神話的企業,市值從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5000億美元峰值,跌落至當前的1400億美元左右。其代工業務面臨臺積電等競爭對手的嚴峻挑戰,客戶獲取進度顯著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分析人士指出,若能獲得英偉達的代工訂單,將有效提升英特爾制程工藝的良品率驗證機會。
電子商務研究機構的高級分析師加德霍·塞維利亞認為,這項合作將徹底改變英特爾在AI領域的競爭地位。通過接入英偉達的AI生態系統,英特爾有望從技術跟隨者轉變為AI基礎設施的關鍵參與者。但也有質疑聲音指出,其代工業務可能持續虧損至2027年,當前制程工藝仍落后臺積電兩代以上。
英偉達的戰略考量同樣深遠。公司CEO黃仁勛在媒體連線中強調,這項投資基于對技術協同效應的判斷。通過整合英特爾成熟的x86生態,英偉達可加速推進自研Arm架構處理器的市場滲透。目前其Grace CPU已實現商業化應用,下一代Vera CPU正在研發中,而英特爾的GPU Arc產品線則能補充其高性能計算版圖。
在數據中心市場,英偉達正瞄準每年250億美元規模的CPU市場。黃仁勛透露,消費電子領域僅筆記本電腦年銷量就達1.5億臺,合作將覆蓋大部分消費PC市場。針對Arm架構發展,他明確表示不會影響既定技術路線,英偉達將繼續推進Thor自動駕駛處理器、N1機器人處理器等創新產品。
技術架構層面,英偉達通過PCIe接口傳統上支持x86 CPU的NVLink 8擴展,此次合作將使x86架構首次支持NVLink 72擴展。這種技術突破在云服務器市場具有特殊意義——盡管Arm架構增長迅速,但全球企業云實例中仍有70%基于x86架構。分析師指出,這種跨架構的技術融合將創造新的市場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