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巨頭企業羅爾斯·羅伊斯(簡稱羅羅公司),曾因拒絕與中國合作而備受關注。然而,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這家企業最終選擇與中國國航攜手,共同成立北京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這一舉動,標志著羅羅公司對中國航空市場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轉變。
羅羅公司作為全球三大航空發動機制造商之一,在寬體客機發動機市場占據領導地位。其歷史可追溯至二戰時期,當時英國空軍戰機的發動機均由該公司生產。戰后,羅羅公司逐漸將業務重心轉向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沉重打擊,羅羅公司也未能幸免。當年上半年,公司虧損高達54億英鎊,發動機交付量大幅下降,全年虧損額更是達到40億英鎊。為應對危機,羅羅公司宣布裁員9000人。
在此背景下,中國業內企業曾嘗試與羅羅公司洽談合作,但遭到拒絕。羅羅公司認為,中國在航空發動機技術方面起步較晚,尤其是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與羅羅這樣的巨頭存在較大差距。從技術層面考慮,羅羅公司擔心與中國合作會導致技術外泄,因此在合作上持謹慎態度。
然而,市場形勢的變化迫使羅羅公司重新審視其戰略。2023年,羅羅公司再次宣布全球裁員2000至2500人,以應對通脹壓力和成本上升。盡管公司在2021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但通脹壓力導致研發制造成本不斷攀升,公司不得不通過裁員來控制成本。然而,裁員只是權宜之計,羅羅公司深知,要實現長期發展,必須擴大市場份額。
在此背景下,羅羅公司終于邁出了與中國合作的第一步。2023年,羅羅公司與中國國航共同出資成立北京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雙方各占股50%。該工廠占地超過8萬平方米,預計2026年正式運營,到2030年實現滿負荷運營,每年可維修發動機250臺,員工規模將超過800人。這一合作被視為羅羅公司對中國市場的試探性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僅涉及發動機維修業務,并未涉及研發制造領域。這表明羅羅公司對中國市場仍持謹慎態度,擔心技術外泄。然而,中國航空市場的巨大潛力讓羅羅公司無法忽視。未來20年,中國民用航空領域預計需要超過9000架新飛機,這一需求量讓全球航空企業垂涎欲滴。
波音和空客作為全球兩大航空制造企業,已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盡管中國C919大飛機已投入運營,但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國內飛機更換仍需時間。波音公司曾發布報告預測,未來20年,中國民用航空領域至少需要8830架新飛機。空客的預測則更為樂觀,認為新飛機需求量將超過9000架。這一預測顯示,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客流市場。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羅羅公司自然不愿錯過。然而,西方企業也意識到,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不再是外國產品的天下。國產飛機和發動機將持續發力,逐步占據市場份額。這種趨勢與過去30年完全不同,當時中國主要依賴國外技術。未來,西方技術和產品將僅作為國內市場的補充,而非主導者。
盡管中國在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仍相對落后,但多年來一直在奮力追趕。目前,中國民用航空發動機已接近獲得適航證,未來國產大飛機將安裝國產發動機。這一趨勢將使中國航空市場反過來制約西方企業。羅羅公司放下身段與中國合作,未來獲得的市場份額將有限。至于技術交流,則取決于西方企業的態度。
長期以來,西方企業自視技術主導者,對中國的發展歷程持輕視態度。然而,這種自負正成為中國持續進步的動力。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航空市場的主導權將逐漸轉移到中國手中。西方航空企業要想進入中國市場,將不再像過去那樣容易。在市場面前,再傲嬌的西方企業也難以抵擋利潤的誘惑,而主導權已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