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電網運行、能源新業態及核電等領域。在這場以技術驅動的能源變革中,新奧集團憑借“泛能實戰”與“聚變智能”雙軌戰略,成為推動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標桿企業。
在浙江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奧集團打造的虛擬電廠智慧運營平臺,正以AI算法破解分布式能源管理的核心難題。面對區域內光伏、儲能、工業負荷等多元資源調度響應遲緩的痛點,平臺通過需求響應策略自動生成優化方案,統籌企業、電網與負荷聚合商三方需求。其智能控制系統覆蓋儲能設備與空調機組,將人工操作轉化為自動化響應,不僅減少50%以上的線下協調工作量,更實現可調負荷聚合規模達12.6MW。自2023年7月投運以來,該平臺通過精準參與電網削峰填谷與輔助服務市場,使度電收益提升約0.5元,驗證了AI技術“調度精準、算賬精細”的雙重價值。
區域能源系統的智能化升級則在新奧安徽宣城經開區“四網合一”項目中得到充分體現。針對電、氣、熱、信息四網數據割裂導致的優化困境,項目通過泛能網平臺實現多能源統一監測與動態調控。依托數智駕駛艙,園區管理者可實時掌握碳資產與運維狀態,年碳減排量達13萬噸。更顯著的是經濟效益:企業蒸汽成本下降590萬元,供電成本節約255萬元,凸顯“碳-能-費”協同優化帶來的環境與經濟雙重收益。
如果說泛能業務是AI在能源領域的“實戰演練”,那么聚變能源研發則是新奧對未來能源的“前沿探索”。作為《實施意見》中明確支持的技術方向,可控核聚變研發高度依賴AI處理海量數據與多物理場控制的能力。新奧以“數智球形環”為核心,構建覆蓋設計、運行、控制的數字孿生系統,為氫硼聚變技術研發提供全鏈條賦能。
2024年,該領域研發取得關鍵突破:聚變統一數據平臺打通實驗、診斷、工程、控制、模擬全鏈條,將分散數據轉化為可分析資產;輕量級集成平臺實現實驗炮間快速模擬,研發周期大幅縮短;數智孿生系統通過神經算子方法,將主機多物理場耦合計算速度提升4個量級,達成實時仿真目標。目前,“玄龍-50U”氫硼聚變裝置已初步應用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等離子體控制技術,聚變智能體大模型研發亦進入實質階段,為未來聚變能源智能化運營奠定技術基礎。
從泛能業務的規模化應用,到聚變領域的前瞻性布局,新奧集團正以“雙輪驅動”模式重塑能源行業。其通過AI技術實現的降碳增益與經濟效益,不僅驗證了政策落地的可行性,更展現出技術驅動下能源體系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可持續方向演進的戰略路徑。在這場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能源革命中,新奧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兼具現實價值與未來視野的轉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