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驅賽道迎來重磅消息——聯合動力,這家從匯川技術拆分出的核心企業,即將以超高熱度登陸資本市場。其12.48元/股的發行價引發投資者瘋狂追捧,申購倍數突破3000倍,中簽率低至0.033%,成為近年來最難打的新股之一。這場資本盛宴背后,站著一位從華為系走出的傳奇企業家朱興明,以及他的90后女兒朱瀚玥。
朱興明的創業軌跡堪稱中國制造業的經典樣本。1990年代,他作為華為電氣核心成員參與研發,在華為電氣被艾默生以7.5億美元收購后,于2003年創立匯川技術。這家工業自動化龍頭企業在2010年上市,2021年將新能源汽車業務獨立為聯合動力。在資本布局上,朱興明早在2021年就通過股權贈與將女兒朱瀚玥納入體系,兩人通過表決權委托形成實際控制,為這場資本運作埋下伏筆。
財務數據揭示了聯合動力的爆發式增長:2022年凈虧損1.8億元,2024年凈利潤飆升至9.36億元,營收三年增長三倍。2025年前三季度預計再增30%,在電控、電機第三方供應商市場占有率穩居榜首。其客戶名單堪稱豪華:理想、小米、廣汽、長安等40余家車企,其中理想汽車2024年貢獻營收占比達34.7%,成為絕對第一大客戶。
但輝煌業績背后暗藏隱憂。威馬汽車經營危機導致聯合動力三年計提壞賬3.3億元,"以價換量"策略更讓產品單價從2022年的5160元跌至2024年的3700元。盡管銷量暴漲至371萬臺,毛利率卻被嚴重壓縮。更嚴峻的是,主機廠自研趨勢加速——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獨立供應商在驅動總成市場份額從42%驟降至32%,廣汽、小米等大客戶均已啟動自研計劃。
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2024年零部件企業平均利潤率從5%降至4.3%。聯合動力雖通過海外擴張尋找突破口,三年海外營收年復合增長率達450%,在匈牙利、泰國等地布局產能,但全球貿易摩擦風險始終如影隨形。2024年某歐洲項目就因關稅政策調整差點流產,暴露出國際化戰略的脆弱性。
這場IPO被視為匯川系在新能源領域的二次創業。當前朱興明父女身家已達46億元,若聯合動力市值突破485億元,財富版圖將大幅擴張。但資本市場向來殘酷,主機廠自研壓力、價格戰持續、海外不確定性三大挑戰交織,技術儲備、客戶結構、全球化能力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朱興明拿到了漂亮的開局,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