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的插混技術堪稱行業標桿。其獨特的發動機直驅與電機驅動結合模式,不僅有效規避了多擋插混車型裝配成本高、故障率偏高以及行駛頓挫等問題,更在虧電狀態下展現出顯著優勢——相比純電驅動的增程式電動車,發動機啟動時油耗更低、動力輸出更強勁。歷經五代技術迭代,比亞迪DM系列技術已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這項技術的行業認可度遠超消費者層面。近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公布的2025版專業教材中,《汽車構造-動力系統》封面直接采用了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DM5.0)的示意圖。值得關注的是,該技術于去年實現量產并大規模裝車,僅一年多時間便完成技術原理研究、教材撰寫及審核流程,展現出高校教材編纂的高效性與前沿性。這并非比亞迪技術首次登上清華課堂——2021年,第四代DM技術原理圖就已被收錄進《汽車動力系統原理》教材。
五代技術迭代中,DM5.0的表現尤為突出。其虧電油耗降至2.6L/100km,燃油成本與純電行駛幾乎持平;在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控制方面,該技術同樣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自去年全面搭載以來,市場口碑持續攀升。更值得關注的是,多家曾堅持多擋插混路線的車企,已開始轉向類似比亞迪DM-i的單擋插混方案,側面印證了技術路線的先進性。
比亞迪與清華大學的合作呈現雙向賦能特征。數據顯示,比亞迪每年從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招聘超千名畢業生,其中碩博人才占比顯著。這種人才流動形成獨特閉環:清華學子參與比亞迪核心技術研發,成熟技術反哺高校教學體系,形成"研發-教學-再創新"的良性循環。當DM5.0技術路線圖出現在清華教材封面時,這種技術傳承與創新的脈絡顯得尤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