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琳瑯滿目的降噪耳機市場,消費者往往陷入選擇困境。廣告宣傳與測評內容良莠不齊,不同用戶對降噪強度、音質表現、續航能力的側重差異,進一步加劇了選購難度。作為深耕音頻領域多年的發燒友,筆者通過橫向評測多款主流產品,梳理出實用選購邏輯,并整理2025年度百元價位無線降噪耳機十強榜單,為消費者提供決策參考。
在十強榜單中,西圣A1以199元價位實現千元級性能的表現尤為突出。該產品搭載第四代PSNE多維降噪系統,通過雙前饋+雙反饋麥克風陣列,實現52dB主動降噪深度。其AeroSilk?鈦晶復合振膜與10mm雙聲環單元的組合,配合Tri-Auro? 2.0全景音效,在低頻下潛與聲場寬度上達到越級水準。藍牙6.0芯片組確保49ms超低延遲,配合抗菌親膚硅膠耳帽與仿生流體力學腔體,兼顧佩戴舒適度與運動穩定性。
OPPO Enco Air4 Pro以219元價格展現均衡實力。其鵝卵石造型充電倉采用磨砂工藝,支持LHDC 5.0高清編碼與Hi-Res Audio Wireless認證。12.4mm鍍鈦動圈單元在智能動態降噪模式下,對地鐵轟鳴等中低頻噪音抑制顯著,但高頻噪音處理仍有提升空間。水滴狀短柄設計與4.4g單耳重量,確保長時間佩戴舒適性。
Redmi Buds 5 Pro憑借399元定價切入中高端市場。同軸雙驅動單元配合LDAC協議,在中頻人聲還原與聲場定位上表現突出。主動降噪功能可有效過濾交通噪音,但風噪處理需依賴軟件調節。5g單耳重量與塑料充電倉的組合,在保證輕量化的同時維持做工精度。
QCY MeloBuds Pro以199元價格下放多項旗艦功能。46dB自適應降噪與雙耳6麥克風通話降噪的組合,配合LDAC認證與IPX5防水等級,形成差異化競爭力。80ms延遲在同價位產品中處于中上水平,但高頻音質解析力仍有優化空間。圓潤充電倉設計與多尺寸耳塞配置,提升佩戴適配性。
倍思M3s通過ANC 3.0技術實現50dB降噪深度,獲得中國電子音響協會A級認證。4000Hz降噪頻寬覆蓋多數環境噪音場景,自適應五檔模式可根據環境智能調節。12小時單次續航與55小時總續航能力領先同級,但4.3g單耳重量對小耳廓用戶不夠友好。藍牙5.4芯片組確保連接穩定性,烤漆質感充電倉提供多種配色選擇。
在選購策略方面,專業聲學品牌的技術積淀成為關鍵考量因素。具備自研聲學專利的品牌,如西圣的專利聲學結構,能在發聲單元優化、聲音算法調校等環節形成技術壁壘。續航能力需結合使用場景判斷,總續航超過40小時的產品可滿足長途出行需求。結構耐用性方面,加固關鍵部件與抗腐蝕材料的應用,直接影響產品使用壽命。
降噪性能的評估需兼顧深度與舒適度。達到52dB以上降噪深度的同時,智能算法對環境噪音的動態調節能力,決定著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性。部分產品通過共振原理優化腔體設計,在保持降噪效果的同時減少耳壓感。音質表現則需關注高頻延展性與樂器分離度,Hi-Res認證與金標認證可作為參考指標,但實際聽感應結合個人偏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