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近日在廣西南寧拉開帷幕,科大訊飛作為多語言翻譯服務及人工智能領域的特別合作伙伴,攜全場景AI翻譯解決方案亮相,為這場國際盛會提供技術支撐。其推出的訊飛翻譯SaaS、訊飛同傳、訊飛譯制、翻譯機及多語言會議系統等創新產品,覆蓋了從實時翻譯到音視頻內容本地化的全鏈條需求,助力博覽會實現“無障礙溝通”目標。
博覽會開幕前一日,以“智鏈絲路 聲動世界”為主題的科大訊飛智慧傳媒AIGC國際傳播論壇在南寧舉辦。論壇聚焦AI技術如何賦能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敘事,探討通過“技術+政策”雙輪驅動構建國際傳播新模式。與會專家指出,語言障礙導致的傳播效率損失、文化差異引發的理解偏差,以及傳統翻譯模式的高成本與長周期,已成為制約優質內容海外傳播的主要瓶頸。
科大訊飛副總裁王瑋在致辭中強調,AI技術是打破語言壁壘、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關鍵工具。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李雅芳則提出,需以技術創新重塑跨文化傳播格局,推動中國故事更高效地觸達全球受眾。北京語言大學副教授韓林濤結合應急語言服務案例,進一步闡釋了語言文字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獨特價值,呼吁國產AI開發更智能、普惠的產品支持國際傳播事業。
論壇現場,科大訊飛展示了基于“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AI音視頻翻譯解決方案。該方案整合字幕生成、多語種翻譯、高擬真配音等功能,可一站式完成音視頻內容的本地化制作。近期新增的馬來語、越南語、泰語等東南亞語種支持,直接服務于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跨語言交流需求。為直觀呈現技術效果,科大訊飛還聯合麥芽推出互動式穿越短劇,通過趣味劇情展示AI字幕、配音及聲紋克隆等功能的精準性與便捷性,凸顯其在短劇出海、文化傳播領域的潛力。
在“內容航海時代:如何助力文化破壁傳播?”圓桌討論中,馬來西亞電視臺臺長拿汀周學立分享了馬中合作影視項目的成功經驗。她指出,作品需兼顧本土文化特色與國際審美共性,才能實現跨文化傳播的突破。內容出海企業代表則從市場運營角度,探討了全球化統一投放與區域化精細運營的平衡策略,并針對短劇出海熱潮,分析了打造全球爆款內容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