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日因輔助駕駛功能存在安全隱患,宣布召回11萬余輛SU7車型,成為國內新勢力車企中單次召回規模最大的案例。此次召回涉及車輛在極端場景下輔助駕駛系統識別能力不足的問題,企業將通過OTA遠程升級方式完成功能優化。值得注意的是,召回公告發布當日,小米汽車同步推送了澎湃OS 1.10.0秋季大版本更新,重點修復了高速領航輔助功能,并新增"動態車速"等安全特性。
資本市場對召回消息反應明顯,小米集團港股股價當日一度下跌超2%,但隨后跌幅收窄至0.5%。分析人士指出,市場擔憂情緒逐步緩解,反映出投資者對OTA升級解決軟件缺陷的接受度正在提升。此次召回并非行業孤例,特斯拉、理想等企業此前均因類似問題實施過OTA召回,顯示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軟件缺陷管理的普遍性。
監管層面已加強規范。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通知,要求企業實施OTA升級前需向主管部門備案,確保升級后產品符合技術標準。通知特別強調,禁止企業通過OTA升級掩蓋車輛缺陷或逃避召回責任,并建立分類管理制度。這項政策直接回應了業界對"軟件召回"流程的討論,為行業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框架。
兩次召回事件均與事故存在關聯。今年3月,一輛小米SU7在高速NOA狀態下發生碰撞,當時施工路段封閉車道,車輛雖檢測到障礙物并減速,但未能避免事故。這與本次召回中"極端場景識別不足"的描述高度吻合。更早前的1月24日,小米已召回30931輛SU7標準版,原因是智能泊車系統對靜態障礙物探測失效,此前多位車主反映自動泊車時發生撞墻事故。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企業主動召回體現責任擔當,但頻繁的軟件問題可能影響消費者對駕駛輔助系統的信任度。最新OTA升級包含三項核心改進:修復高速領航輔助的穩定性,優化大車避讓邏輯,以及新增根據路況動態調整車速的功能。這些改進能否重建市場信心,仍需觀察后續用戶反饋。目前,小米汽車尚未公布召回車輛的具體升級完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