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公告,小米汽車因輔助駕駛系統存在安全隱患,宣布召回約11萬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此次召回涉及車輛生產日期截至2025年8月30日,占已售SU7車型總銷量的三成。這是小米汽車首次因輔助駕駛功能缺陷啟動召回程序。
根據召回公告,部分車輛在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時,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能力不足。若駕駛員未及時干預,可能增加碰撞風險。盡管部分觀點將此次召回與今年3月發生的小米SU7嚴重事故相關聯,但小米汽車僅在答網友問中表示,召回旨在提升輔助駕駛功能的可靠性。
監管總局披露的召回詳情顯示,“事故及人員傷亡情況”一欄標注為“無”,“投訴索賠情況”總計6起。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分析,主管部門目前未認定3月事故由此次召回針對的軟件缺陷直接引發,但也無法排除兩者完全無關。
小米SU7在售車型包括標準版、Pro版和Max版。其中,標準版未配備激光雷達,采用純視覺融合毫米波雷達的智駕方案,僅支持高速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去年11月,該車型因“自動泊車”功能故障引發集體投訴,并于今年1月啟動首次召回。兩次召回均通過OTA遠程升級完成,用戶只需升級車機版本即可。
2020年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汽車遠程升級技術召回監管的通知》,明確要求生產者采用OTA方式實施召回時,需制定召回計劃并備案,依法履行主體責任。然而,一位OTA研發人員透露,由于“召回”易引發負面輿情,部分廠商會以OTA升級名義掩蓋產品缺陷,且主管部門在審批時難以完全判定升級性質。
在智能電動車領域,部分廠商為搶占市場,常將未充分測試的輔助駕駛功能推向用戶,通過后續OTA迭代完善。這種做法帶來嚴重安全隱患。一位自主品牌輔助駕駛開發技術人員表示,正常測試需經過軟件、硬件及道路測試,但當前技術營銷競賽下,部分公司會在測試不足時推送系統,依賴用戶數據完成迭代。
“未經完整驗證的輔助駕駛軟件不僅體驗差,需要頻繁接管,更可能因過度信任導致安全事故?!痹摷夹g人員強調。為整治行業亂象,今年2月,工信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市場監管總局加強備案評估與監督檢查,規范OTA升級應用,避免企業通過升級隱瞞缺陷或規避責任。
今年4月,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汽車企業召開閉門會議,強調生產企業必須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禁止在正式上車前通過小批量用戶體驗測試,并對頻繁OTA的企業進行重點審查。一位OTA研發人員透露,過去廠商推送OTA只需活動備案,但自2月新政實施后,管理更加細致。
“涉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變更的OTA升級,廠商需完成公告申報、車型備案和活動備案,周期長達數月。”該人士表示,盡管并非所有功能迭代都需嚴格審批,但超八成產品技術變更與輔助駕駛系統相關。過去兩年,中國汽車廠商在輔助駕駛功能上存在過度宣傳行為,誤導消費者預期。
為遏制這一現象,今年工信部和市場監管總局多次強調,將加大對企業夸大組合駕駛輔助功能、欺騙或誤導消費者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9月17日,工信部公布《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針對單車道、多車道、領航輔助等功能,設置人機交互、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等全方位技術要求,建議實施時間為2027年1月。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自今年4月起,多家汽車企業參與該強制性國標的編寫工作,征求意見稿形成時間較原計劃提前約1個月。目前,相關組織部門已著手起草L3級自動駕駛相關標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李顏偉建議,各家汽車公司應針對新國標要求進行自查,不達標項目需通過OTA升級解決的,同樣需走召回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