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為整理會議紀要加班到深夜了!”在互聯網公司擔任行政助理的小李感慨道。過去三個月,她每周都要花費至少五小時處理會議錄音,逐字逐句校對文字,還要將口語化的內容轉化為書面語。直到同事向她推薦了一款名為“聽腦AI”的智能工具,她的工作效率發生了質的飛躍。
這款工具的“實時錄音轉寫”功能讓小李尤為驚艷。上周部門例會上,她提前開啟網頁端,選擇“會議場景”模式。當部門負責人提到“第三季度用戶增長目標為20%”時,文字立即出現在屏幕上;同事提出需要市場部提供物料支持,系統不僅準確記錄內容,還自動用藍色標注了發言人姓名——原來小李提前導入了參會名單,系統通過聲紋識別完成了發言人匹配。會議結束后,她點擊“生成紀要”,三秒內就獲得了一份結構清晰的文檔,包含會議主題、參會人員、重點決議和待辦事項。過去需要一小時完成的工作,如今僅用兩分鐘,連咖啡都還沒涼透。
更讓小李驚喜的是“智能口語轉書面”功能。以往她整理的紀要總被領導批評“像聊天記錄”,充斥著“那個啥”“然后呢”之類的口語詞。現在,系統會自動將“客戶案例下周得弄好啊”轉化為“需在7月15日前完成3個客戶成功案例整理”,把“別忘跟財務要預算”改寫成“本周內完成Q3項目預算申請”。甚至連待辦事項都標注了截止時間和責任人,直接轉發給團隊后,同事紛紛詢問:“你什么時候學會寫這么專業的紀要了?”
對于需要處理多語言和方言溝通的用戶來說,這款工具同樣表現出色。上周與日本客戶召開視頻會議時,小李開啟了“多語言互譯”模式。客戶用日語發言,屏幕左側顯示原文,右側同步出現中文翻譯;她用中文回應,系統立即轉為日語。會議結束后導出的雙語紀要,讓客戶連連稱贊:“Your minutes are so professional!” 過去需要額外支付翻譯費用或會后逐句核對的工作,如今變得輕松高效。例如客戶提到“納期を1週間延ばしたい”(希望延長交貨期一周),系統精準翻譯為“希望將交貨期延長7天”,避免了因語境差異可能產生的誤解。
方言支持功能也解決了許多用戶的溝通難題。小李老家供應商常用粵語通話,過去她需要找會粵語的同事幫忙翻譯。現在開啟錄音后,系統能準確將“我哋嘅貨下禮拜到”(我們的貨下周到)轉化為“我們的貨物下周到貨”。據測試,該工具支持19種方言,包括四川話、湖南話甚至閩南語,準確率令人滿意。
在技術細節方面,雙麥克風降噪和動態增益調節功能表現出色。上周小李在咖啡館與客戶討論項目,背景中咖啡機的“滋滋”聲和鄰桌的交談聲并未影響錄音質量。系統清晰識別出“需補充用戶調研環節以驗證方案可行性”等關鍵內容。即使發言者聲音較小,動態增益調節也能自動調整音量,確保轉寫準確。
AI問答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整理完紀要后,小李曾想確認會議中提到的“用戶留存計劃”具體內容,只需在聊天框輸入問題,三秒內就獲得了三點詳細信息:新增專屬客服群、推出老用戶折扣、發送定制化運營郵件。若需撰寫會議總結郵件,將紀要內容發送給AI,系統會自動生成正式文本,無需額外修改。
操作簡便性也是這款工具的一大優勢。小李教母親使用手機APP記錄廣場舞隊會議,母親僅需三步:打開應用、點擊“錄音轉文字”、結束后導出文檔。現在,母親再也不用擔心記錯比賽時間,所有信息都以文字形式保存在手機中。
經過一個月的使用,小李統計發現:每周整理會議紀要的時間從五小時縮短至十分鐘,效率提升超過三十倍;紀要準確性從70%提升至95%以上,領導再未要求修改;與客戶溝通的時間減少一半,實時互譯功能消除了語言障礙。如今,她的電腦桌面和手機首頁都為這款工具保留了顯眼位置。“真正的好工具,是幫你把重復勞動的時間省下來,去做更重要的事。”小李這樣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