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自動駕駛領域卻迎來新玩家——共享出行巨頭哈啰宣布進軍L4級Robotaxi賽道。上周,哈啰正式發布Robotaxi戰略,并推出首款基于東風啟辰VX6底盤打造的前裝量產車型“HR1”,標志著這家從“兩輪”起家的企業正式向“四輪”自動駕駛領域發起沖鋒。
新成立的Robotaxi業務主體由螞蟻集團、哈啰及寧德時代三方合資組建,股權結構中螞蟻集團占50%,哈啰占30%,寧德時代占20%,首期融資規模超30億元。這一資本組合不僅帶來資金支持,更整合了金融科技、能源網絡及出行生態的復合優勢。哈啰自動駕駛聯合創始人于乾坤透露,公司已與啟辰汽車、阿里云、地平線等產業鏈伙伴建立戰略合作,覆蓋從整車制造到算力支撐的全鏈條。
技術路徑上,哈啰選擇“端到端L4技術體系”作為突破口。與傳統模塊化架構不同,該系統直接將多傳感器數據映射為車輛控制指令,避免感知、預測、規劃等環節的割裂處理。為支撐這一架構,哈啰聯合阿里云構建萬卡級算力集群,通過“大數據、大算力、大模型”三位一體技術底座,實現自動駕駛模型的快速迭代。首款量產車HR1搭載超過2000Tops算力的自研智駕系統,配備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算力水平居行業前列。
哈啰的轉型并非偶然。自共享兩輪業務盈利承壓后,公司便通過租車、順風車等四輪業務拓展出行生態,目前累計服務用戶超4億。這些用戶產生的海量出行數據,成為訓練自動駕駛算法的“富礦”。于乾坤指出,共享單車與網約車業務積累的復雜場景數據,可顯著提升Robotaxi在極端天氣、突發路況下的決策能力。
與百度“蘿卜快跑”的漸進式路線不同,哈啰選擇直接切入L4級全無人駕駛,且首個落地城市或與蘿卜快跑正面交鋒——武漢。這座已運營多年Robotaxi服務的城市,將成為檢驗兩家技術實力的“試金場”。背靠阿里生態的哈啰,與依托百度AI的蘿卜快跑,將在金融支付、能源補給、用戶運營等領域展開多維競爭。
盡管坐擁數據、資本與生態優勢,哈啰仍需跨越多重門檻。技術層面,L4級自動駕駛的可靠性尚未完全驗證;政策層面,各地對無人車的準入標準持續收緊;市場層面,超六成用戶對無安全員車輛持謹慎態度。更現實的是,Robotaxi的普及可能沖擊數百萬司機就業,引發社會層面阻力。
根據規劃,哈啰目標在2026年實現前裝車型量產,覆蓋超10個城市并部署萬輛規模;2027年進一步擴展至5萬輛全球運營車輛。這一時間表與行業預測的“盈利拐點”高度契合——業內預計,到2026年激光雷達等硬件成本下降及運營效率提升,將使Robotaxi每公里成本降至2.1元,接近傳統網約車水平。
這場商業化豪賭的勝負手,在于哈啰能否在技術成熟度、成本控制與用戶接受度之間找到平衡。隨著阿里與百度的自動駕駛爭奪戰升級,Robotaxi賽道的競爭已從技術比拼演變為生態能力的全面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