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茅臺在網絡平臺的價格持續走低引發市場熱議。據酒類行情監測平臺“今日酒價”披露,2025年53度500ml飛天茅臺散瓶批發參考價已跌至1770元,較前一日再降10元,創下該產品上市以來的價格新低。與此同時,原箱裝批發價雖維持在1790元,但與歷史峰值相比同樣出現明顯回落。數據顯示,自平臺監測以來,散瓶與原箱裝的累計跌幅均超過20%。在電商渠道中,拼多多某店鋪的飛天茅臺雙瓶裝售價已低至3400元,折合單瓶價格僅1700元。
在貴州茅臺2025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投資者對價格波動表現出高度關注。有投資者提問稱,中秋節前飛天茅臺市場價跌破1800元,公司是否認可這一趨勢?是否會因此調整全年業績目標?對此,公司董事王莉回應稱,面對行業周期調整與消費趨勢變化,企業將堅持長期主義,通過優化市場策略、精準產品投放和渠道維護,保持市場平穩運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飛天茅臺零售價格呈現單邊下行態勢,6月至今已多次跌破關鍵心理價位,僅在7月短暫反彈后便再度失守1800元關口。
茅臺價格體系的松動,首先與供需關系的結構性變化密切相關。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標桿產品,茅臺長期承擔著社交場景中的“硬通貨”角色,在政商接待、企業年會、婚慶宴席等場合具有不可替代性。其獨特的生產工藝和地理標志保護,導致產能增長始終受限。基酒年產量受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窖池數量及五年陳釀周期制約,即便通過技術改造擴大產能,年出貨量仍難以實現爆發式增長。這種“喝一瓶少一瓶”的稀缺性,過去十年間持續推高市場終端價格,從出廠價幾百元攀升至最高突破3000元。
金融屬性的疊加曾是支撐茅臺價格的重要因素。隨著資本市場對另類資產配置需求的增長,茅臺逐步被賦予投資品屬性。專業酒商、投機者乃至個人投資者大量購入原箱茅臺進行囤積,期待通過價格差獲利。這種“金融化消費”行為顯著推高了價格曲線,使茅臺脫離單純消費品范疇,成為具備儲值功能的“液體黃金”。尤其在通脹預期上升或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其“硬通貨”屬性愈發凸顯,價格進入由市場預期主導的非理性繁榮階段。
但今年以來,市場環境發生顯著轉變。宏觀經濟調整導致高端消費受到抑制,企業在商務宴請等方面的預算縮減,直接削弱了對高端白酒的需求。與此同時,消費者觀念日趨理性,過去盲目追求品牌象征的現象逐漸減少。更多消費者開始注重性價比和實際體驗,光瓶酒等親民型產品憑借不錯品質和合理價格,贏得市場青睞。這種消費回歸本質的趨勢,導致茅臺庫存相對增加,價格自然出現回調。
從更深層次看,茅臺價格的回落也反映出市場對“白酒奢侈品化”的重新審視。與愛馬仕、勞力士等真正奢侈品不同,茅臺的定價機制始終受到政策干預與市場力量的雙重制約。其品牌敘事雖強,但難以通過限量策略持續維持高溢價。更關鍵的是,白酒行業正面臨代際消費更替的挑戰。年輕群體對高度烈酒的興趣減弱,更傾向選擇低度、健康、多元化的飲品。這種趨勢下,任何將白酒“奢侈品化”的嘗試都可能遭遇發展瓶頸。
當前的價格調整,實質是市場回歸理性的過程。它標志著茅臺正在擺脫非理性炒作,重新構建以真實消費為基礎的定價邏輯。對于企業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轉型契機。唯有放下“金融符號”的包袱,聚焦產品本質與消費體驗,才能在行業變革中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