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境支付機構正加速海外牌照布局,將合規經營視為拓展國際市場的關鍵抓手。近日,全球化跨境支付平臺CoGoLinks結行國際宣布,其阿聯酋主體公司通過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DFSA)審核,正式獲得"金錢服務許可",成為首家在阿聯酋取得支付牌照的中國企業。該資質允許其開展支付賬戶運營、交易處理及支付工具發行等業務,標志著中國支付產業出海進程再進一步。
作為結行科技集團旗下跨境支付子品牌,CoGoLinks結行國際在中國境內通過兄弟品牌隨行付持有支付牌照,業務覆蓋儲值賬戶運營及支付交易處理。此次阿聯酋牌照的落地,將推動當地數字化支付普及率提升。目前,該機構已在中國香港、美國、阿聯酋三地取得支付牌照,新加坡大型支付機構牌照的籌備工作也獲得原則性批復。
跨境支付賽道競爭已從"通道之爭"升級為"牌照軍備賽"。數據顯示,連連數字持有66項境內外支付資質,覆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市場;PingPong擁有60余張全球牌照;移卡則持有中國香港MSO、新加坡MPI等牌照,并于2025年7月獲準在日本開展掃碼收單業務。熱門牌照包括中國香港MSO、美國MSB及新加坡MPI等,機構布局呈現歐美成熟市場與東南亞、中東新興市場并重的特征。
行業分析指出,國內支付市場飽和促使機構轉向海外??缇持Ц顿M率優勢明顯,持牌經營不僅能保障合規性,還可通過賬戶管理、發卡、信貸等增值服務構建差異化競爭力。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跨境支付業務有望成為支付機構新的收入支柱,分散單一業務風險。
獲得牌照后,機構服務邊界持續擴展。CoGoLinks結行國際推出"平臺收款+外貿收款+服貿收款"組合方案,疊加付款、匯兌等服務;移卡則將本地生活業務拓展至日本、新加坡等地,通過業務協同獲取高黏性客戶。連連數字表示,歐美牌照服務于中國供應鏈出海的主要消費市場,東南亞牌照則助力當地商家拓展全球市場。
盡管進展積極,但海外申牌面臨多重挑戰。各國監管政策差異大,合規團隊需與當地監管進行數百次溝通,調研市場模式、交易幣種等細節,申牌周期普遍在1-2年間。某機構曾因當地政策突變導致申牌周期延長至兩年以上,前期投入付諸東流。
牌照獲取僅是起點,后續經營要求嚴格。部分國家規定獲牌后需在指定時間內達成市場指標,否則可能收回牌照。實際業務開展需與金融機構合作,滿足反洗錢等合規要求。CoGoLinks結行國際預測,未來具備穩定交易規模的企業將加速海外布局。
隨著更多機構取得境外牌照,競爭焦點正轉向綜合服務能力。PingPong強調,牌照數量非目標,多市場協同與本地化服務才是關鍵。機構需從單一收款向全球金融賬戶、本地清結算等綜合服務轉型,同時警惕牌照擱置風險,強化本地團隊建設。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建議,機構應圍繞核心客群出海路徑,優先在戰略市場獲取關鍵牌照,注重牌照協同效應。蘇筱芮則指出,機構需結合當地市場特征、客群屬性等因素選擇持牌路線,科技風控能力強、能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機構將更具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