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正式揭曉,這份由權威機構發布的榜單顯示,中國企業的整體實力與競爭力正邁向新高度。國家電網以3.95萬億元的營業收入蟬聯榜首,中石油、中石化分別以2.97萬億元和2.93萬億元緊隨其后,形成能源領域“三巨頭”領跑格局。
榜單入圍門檻大幅提升至479.6億元,較上年顯著提高,千億級企業數量增至267家。這一數據變化表明,中國大型企業群體正集體向更高量級突破,規模效應與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從行業分布看,前十強企業呈現“國家隊”主導特征。除京東集團作為唯一民營企業躋身前十外,其余九席均被央企占據,包括中國建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中國中鐵等。這些企業覆蓋基建、金融、能源等國民經濟關鍵領域,凸顯國有資本的戰略支撐作用。
研發創新成為今年榜單最突出的亮點。500強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1.95%,創歷史新高并實現連續八年增長。華為、比亞迪等科技企業雖未披露具體研發數據,但其專利申請量與市場表現顯示,研發投入均達千億級別。這種趨勢標志著中國企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技術驅動,加速突破關鍵領域“卡脖子”難題。
在所有制結構方面,國企與民企形成“251:249”的微妙平衡。國有企業持續主導能源、金融、交通等基礎性行業,而民營企業則在數字經濟、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展現強勁活力。京東作為前十強中的民企代表,體現了平臺經濟的崛起;比亞迪、寧德時代等新能源企業排名大幅提升,折射出產業升級的新方向。
地域分布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仍是500強企業的主要聚集地,但中西部地區企業數量逐年增加。全部上榜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0.15萬億元,在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保持增長,凸顯頭部企業的韌性。
值得關注的是,15家萬億級企業組成的“第一梯隊”,其總營收規模已相當于全球第十大經濟體的年度GDP。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也反映出大型企業在經濟穩定中的壓艙石作用。
此次榜單還顯示,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傳統行業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效率,新興產業企業則憑借技術創新搶占市場。國企與民企在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推動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