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市場近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隨著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突破50%大關,以及國六B排放標準的即將實施,一場前所未有的降價風暴席卷而來。
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范圍內超過110款燃油車大幅降價,降幅普遍超過25%。在這場價格戰中,合資品牌成為了降價的主力軍,日系、德系等曾經風光無限的經典車型價格紛紛“跳水”,部分豪華品牌車型更是以“骨折價”促銷。
日系車方面,三強全面淪陷。軒逸降價幅度高達42%,售價僅6萬余元;雅閣優惠7萬元,B級車僅需11萬元即可入手;凱美瑞、CR-V等車型的降幅也超過了30%。德系大眾同樣不甘示弱,朗逸優惠6萬元,自動擋車型起售價低至5萬元;途觀L降價7.5萬元,速騰的砍價幅度也達到了3.6萬元。
美系和韓系車也加入了這場降價大戰。凱迪拉克XT5降價13萬元,現代伊蘭特優惠3.8萬元,起亞K3的價格更是跌破了7萬元大關。值得注意的是,合資B級車的價格普遍跌入了12萬元區間,這一價格甚至低于了部分國產車型。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面對這場降價風暴時顯得更為淡定。紅旗H9降價9.4萬元,哈弗H6優惠4萬元,長安CS75的讓利幅度也達到了2萬余元。然而,這些降價絕對值遠低于合資品牌。奇瑞、吉利等主力車型的降幅多在20%左右,價格依然堅守在10萬元以上。
這場降價風暴的背后,是燃油車市場的生死存亡之戰。一方面,新能源車憑借“油電同價”策略,直接搶走了燃油車的客戶;另一方面,國六C排放標準的臨近,使得庫存車面臨巨大的拋售壓力。合資車的品牌溢價也在新能源車的沖擊下崩塌,技術老底被揭穿,品牌光環失效。
然而,降價雖然誘人,但背后卻暗藏風險。保值率的崩盤使得3年車齡的燃油車殘值暴跌50%,二手車商紛紛拒收燃油車。部分車型在降價的同時,還暗中縮水了安全配置,給消費者帶來了安全隱患。多地限行加碼、油價連漲等因素也使得用車成本飆升。
專家建議,對于剛需消費者來說,可以撿漏合資B級車,但應謹慎追求豪華品牌,因為維修保養費用仍然高昂。預計燃油車降價潮在短期內不會停止,下半年或再跌8%。面對“白菜價”的燃油車,你會選擇入手,還是轉身擁抱新能源呢?